优秀教学团队与保住工作饭碗,似乎风马牛不相及的两条高低标线,却是艺术与传媒学院广告设计与传播教学团队最初奋斗的动力。很真实、朴素,却一点不掩盖他们奋斗的光芒。
回忆起当初探索的艰辛,三位女将爽朗的笑声似乎在释放当初的郁闷。“那时,带领学生参赛,如果能获个奖,就跟中彩票似的。”韦曦老师的说法,也得到了团队带头人赖小萍副教授和团队骨干王建彦副教授的认同。
北京梅地亚中心领金奖
既然说到领奖的话题,干脆就举个实例吧!对于广告学专业的学生而言,中国大学生广告艺术节金奖某种程度上就是广告行业的“奥斯卡金像奖”,也是教育部认可的国家A类赛事。作为业界知名赛事,每年都会有来自全国1830多所高校的40多万件创意作品参赛,能在如此激烈的竞争中荣获金奖一定是相当困难的。赖小萍与她的三名学生一起,享受过这份荣光。那是2016年,学生们的参加作品是“葫芦娃药业”营销策划案,作品名称是可除·安,颁奖地点在北京中央电视台的梅地亚中心。“我们的学生真优秀,中国广告协会临时告诉获奖团队,还要他们把设计的营销策划案表演出来。”赖小萍回忆起当时的情景,仍然很兴奋。“仅仅两天的时间,2013级广告专业的韦滢铃和陈佳琪同学紧张排练,最后在获奖学生命题创意节目中获得了表演二等奖。”
现在“中奖”,感觉很平常。2021年,赖小萍指导学生参加中国大学生广告艺术节,获学院奖铜奖的作品是“马应龙洗眼水”营销策划案,作品名称是“穿越百年的‘睛’彩”。今年颁奖地点在海滨城市厦门,因为疫情的原因,学生最终没能现场领奖,有点遗憾。
并未过时的“一桶水理论”
广告学专业,八校联建的时候,是与苏州大学联办的。从2002年联合招生,到2017年独立自主招生,这中间15年走过的路,吃过的辛苦,团队的6名成员冷暖自知。王建彦副教授始终拿“自身的一桶水”与“教给学生的一碗水”进行深度对比,不断提升自我,增加自身的学术深度与广度。“我教的《大众传播学》是一门纯理论课程,比较枯燥,我就琢磨怎样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从校首批网络课程建设开始,经过近6年的探索与实践,逐步形成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体系,课程也被立项为校级一流课程建设课题。”她的课,先后荣获江苏省微课教学竞赛三等奖、校优秀教学成果奖二等奖、校微课比赛一等奖。她个人,先后4次被评为优秀系主任。她指导学生创作的影视广告作品分别荣获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三等奖2项。
“教传播的,更要重视课程思政”
“她是18新利luck菲律宾 第一个省委选调生。”讲到2018级广告学专业的刘玉甜,老师们的自豪洋溢在脸上。“看上了她新媒体传播的特长。”三位老师透露了一点学生被选中的秘密。
广告设计与传播教学团队用广告实践和传播方式践行课程思政。团队6个人,4个人有思政课程立项,并于2021年获批校级课程思政教学团队。采访中,韦曦老师说,“我们是教传播的,更要重视课程思政。”北京冬奥的开幕式用中国二十四节气开头,韦曦老师讲授的《图形创意与文字设计》课程,也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学生们也设计了二十四节气的文稿。“如果不是疫情影响,就给学生们办个展了,但学生们的作品还在,再等合适的时间。”韦曦老师曾获校“十佳授课教师”称号,还曾面向全校开设《色彩心理》《VI设计》优秀课堂教学改革观摩课。
大勇若怯静水深,广而告之立标杆,说的就是她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