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世界的“慕课(MOOC)元年”。
2013年,中国的慕课开始崭露头角,国内知名大学开始建立自己的慕课平台。
2014年,金陵科技学院开始立项建设慕课。
2015年,“宝石加工工艺学”在国家教育部门爱课程网上线,金陵科技学院成为在该平台上线慕课的首个非“211”“985”高校。
截至今日,金陵科技学院已成为全国应用型本科高校中慕课建设的佼佼者。
作为一种大规模开放的在线课程,慕课是“互联网+教学”的典范,金陵科技学院每年都紧跟它的发展脚步,锐意进取,上下求索。
只要有手机即可上课,学生纷纷主动“尝鲜”
不用去教室也能上课?看上去不太可能的事情对金陵科技学院的学生来说却习以为常,在这里,课堂早已不再局限于一个物理的空间,只要一部手机,随时随地就能上课。
正在读大三的奚一昕饶有兴致地演示了使用慕课学习“宝石加工工艺学”的过程,他掏出手机,登录“中国大学MOOC”的APP,找到这门课程,点击“参加学习”,前后不用10秒钟就完成了报名。他告诉笔者,身边有好多同学都在慕课上选了这门课,只要用手机就能学习,不用非得去教室。目前,“宝石加工工艺学”已经更新到第5周,所有知识点都以视频和文档的方式提供给学习者,方便他们浏览、下载,每周的课件都配有单元测试,及时检测学习成果。“好的大学是没有围墙的,虽然我和老师、同学在学习时不是面对面,但一点也不妨碍我们交流,慕课上设有讨论区,在这里我可以发起主题,让老师答疑解惑或者和同学们交流学习体会。”奚一昕说。
传统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通过慕课的建设应用,金陵科技学院逐渐从传统教学模式中跳出来,实现了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有了更多的主动性和参与性。
“以前热门课程很难选,现在只要用手机就可以弹性上课。”这是动漫学院大二学生刘宇帆上完慕课后的感触。他在爱课程网上参加了学院袁晓黎教授“动画造型基础教程”的学习,该课程自2017年上线以来已经是第3次开课,今年开课的时间在9月中旬到12月中旬,只要在这段时间内都可以参加学习,刘宇帆把每个章节的学习穿插在日常的生活中,白天空闲时可以学,晚上睡前可以学,非常自由。而且,慕课上每个章节知识点的视频都控制在8—12分钟,更加符合学习者的心理认知规律,用刘宇帆的话来讲就是“时间把握得刚刚好,太长了反而容易走神”。
尝到了慕课学习的甜头,刘宇帆打算自学袁晓黎教授的另一门慕课——“动画运动规律”,这也是首批国家级别精品资源共享课。
机电学院高素美副教授是“消防系统工程与运用”课程的负责人,课程今年正式在爱课程网运行,她认为慕课催促着教师教学思想的转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是一种说教形式,而利用慕课,教师可以把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有机结合,教师扮演了导演的角色,提纲挈领总结知识点,学生扮演了演员的角色,线上学习线下更加自主。
在高素美眼中,慕课就是一种集视频、PPT、在线交流等于一身的富媒体,其内容生动翔实,使教学更加形象。“我们的课程最后,还附有一个虚拟仿真项目的链接,学习者通过链接可以进入仿真立体空间,身临其境地学习消防知识。”她这样描述自己的慕课。目前,“消防系统工程与运用”已累计开设3轮,选课总人数达13000余人次,先后被全国多家高校学生选学。
学校政策铺路,4年立项建设32门慕课
虽然慕课上每个章节平均也就是10分钟左右的时间,但真正做起来并不简单,甚至是一门苦差事。高素美提到较多的一个词就是“凝练”,慕课的课程规划、知识点设计都是从平时的教学资料中凝练出来的,每个知识点都要做到简洁明了,逻辑清晰,并以此来制定慕课的拍摄脚本,仅这方面工作可能就需要一两个月甚至是更长时间。对教师而言,更大的挑战是慕课的拍摄阶段,一个10分钟的章节知识点,真正拍摄起来可能需要两三天的时间。以高素美团队为例,他们不但要背拍摄脚本、要化妆,更要克服长时间面对摄像机的紧张,站着拍了十几个小时,最后剪出来可能也就3分钟,而且后期制作时一旦发现有错误,还要再进行补拍,整个过程可以说非常烦琐劳累。
既然这么不容易,为什么越来越多的教师先后加入到慕课建设的队伍中来?
“慕课是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制高点,它对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正在产生全方位的影响,”金陵科技学院党委书记陈小虎意味深长地说,“慕课建设是我校在创建新兴应用型大学路上的新抓手之一,我们一直以来采取了许多措施来鼓励教师们积极建设慕课。”
为了建设自己的慕课,金陵科技学院确定了“引进来,走出去,试点先行,全面推进”的指导思想,先后出台《金陵科技学院在线课程建设实施方案》《金陵科技学院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管理办法(试行)》等文件,探索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慕课建设标准、选择标准和保障标准,依托教育部门爱课程网在线课程平台、全国地方高校UOOC(优客)联盟课程平台、校内网络教学课程平台,推行“国家级别在线课程、省级在线课程、校级在线课程、校内SPOC课程”等4类慕课建设,率先在全国应用型本科高校中开启了慕课建设与实践。
2014年以来学校共立项建设32门慕课,5门在教育部门爱课程网上线,累计学习量14万余人次,5门入选江苏省高等学校立项建设在线开放课程,7门在“全国地方高校UOOC联盟”平台上线。其中,2017年“宝石加工工艺学”和“视觉保健康复技术”两门慕课被教育部门认定为首批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此外,学校还引进40门尔雅课程,累计选课人数8万余人次,并以全国地方高校UOOC联盟课程平台和超星网络教学平台为基础,开设了6门SPOC课程。
“网络化能力”是学校发展战略,“互联网+教学”将成新抓手
今年10月,在清华大学召开的新时代在线教育发展研讨会上,专家们一致认为,未来慕课不仅仅是简单地把课程从线下搬到线上,而是在互联网等新技术的推动下,实现教学模式的改革。
“学校将以发展慕课为契机,积极探索‘互联网+教学’的新模式,借力在网络领域集聚的科教资源优势,把传统学科专业改造成为适应网络产业发展与网络社会发展需要的新型学科专业,实现与互联网跨界融合发展。”金陵科技学院校长聂影介绍道。
作为应用型高校中慕课建设的先行者,金陵科技学院已经着力下好“互联网+教学”的先手棋。
第一,学校建成囊括优秀课程、精品课程、双语课程、研究型课程等160余门校级以上优秀课程的网络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学生可以搜索学习感兴趣的课程,并留言发问;教师可以开展布置作业、答疑解惑等教学活动,保证了师生之间的学习互动。
第二,通过在线课程资源建设培训,鼓励校级以上的优质课程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如“软件质量保证与测试”“大学计算机信息技术”“服装立体裁剪”等课程都充分利用各类网络教学平台开展这一模式的改革实践。
第三,鼓励完成在线课程建设的教师探索全程在线和“翻转课堂”等课堂教学新模式,如“视觉保健康复技术”课程先后拍摄了教学视频55个,总时长419分钟,非视频资源201个,通过自主学习、网上互动、课堂解答、培训实操等环节,提高学生的参与性与获得感。
第四,积极建设微课,通过短视频的形式,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实现小课堂大教学。2015年至今,学校先后组织两个批次共计42门微课参加江苏省高校微课教学比赛,31项作品获奖,获奖率达73.8%。
金陵科技学院分管教学的副校长冯年华介绍,学校在探索“互联网+教学”的过程中,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建设经验,不仅出台相关政策,加大经费投入,而且还完善了教学激励机制,加大对潜心教学的一线教师特别是公共课教师、青年教师的扶持力度,与此同时,学校也严格把控在线开放课程的质量,对其实行年审制,审核不合格的课程,责令下线整改。
“十三五”期间,金陵科技学院将“网络化能力”作为两大发展战略之一,这也预示着“互联网+教学”将成为创建新兴应用型大学路上的新抓手。据悉,在“十三五”期间,学校将新增建设慕课20门、精品资源共享课及视频公开课8—10门,微课50门。
(来源:《中国教育报》2018年11月5日第07版;作者:张远凤 刘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