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工学院,坐落于有着“东方湿地之都,仙鹤麋鹿之乡”美誉的沿海开放城市——盐城,是盐城历史上首所工科院校,也是江苏苏北腹地历史上首所本科院校、首所硕士研究生培养单位。
建校60年来,学校秉持“笃学格致 厚德重行”的校训精神和“崇尚科学,勇于创新,敢于担当,追求卓越”的校园主流价值观,坚持走与行业、区域融合发展之路,全面打造具有“特别能吃苦,特别有韧劲,特别讲奉献”“盐粒子”品质的卓越工程师,为建材行业和地方培养输送了20万名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其追求卓越办学品质的历程更是为我们树立了一个创建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生动范例。
升硕成功 开拓新视野
今年5月,学校成功获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一举拥有了“化学工程与技术硕士学位一级学科”和“工程硕士专业学位”两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办学层次和18新利luck客服 水平踏上了新的台阶。
一路走来,学校办学从专科层次到本科层次再到硕士研究生层次的不断提升,从主动适应到创新支撑再到积极引领行业区域的发展,盐工人不忘初心,永远在路上。
升硕成功后的学校将充分发挥建材、环保学科领域的优势,面向建材、环保产业的转型升级,培养研究生层次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学校专门成立建材研究院,下设盐城工学院分析测试中心、江苏高校生态建材与环保装备协同创新中心、江苏省新型环保重点实验室、江苏省模具智能制造工程中心等4个中心(实验室),引领区域建材与环保产业的发展,促进智能制造技术在模具制造产业的深度融合应用,为地处盐城的国家级别“环保装备产业基地”提供支撑。
学校不断探索并深化工程教育改革,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2005年开始,与西门子公司合作开展的产教融合18新利luck客服 模式,被誉为全球合作典范。2012年,学校开始推进教育部门“卓越计划”工作,其中4个专业成为“卓越计划”专业,按照面向工业界、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创新校企合作培养人才的新机制,培养能够引领区域行业发展的“卓越工程师”。按照“卓越计划”实施要求,学校以“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三大理念,加强专业内涵建设,开展专业认证。2017年,学校积极参与“新工科”建设,适时启动“卓越计划”2.0,主动引领区域新经济、新产业发展,实施对传统工科专业的改造升级,学校获批国家教育部门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
升硕的同时,学校还积极推动国际化办学。
盐城工学院党委书记葛世伦直言:“服务本土但不能囿于地方,接地气的同时更要有国际视野。”简单话语道出了学校的境界与情怀。
为培养更多的国际化复合型人才,学校先后与英美加德等国家和地区的30多所高校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积极开展校际交流;并与英国格林威治大学、美国底特律大学举办了3个教育部门批准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与加拿大蒙克顿大学联合培养硕士。
2007年以来,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中近90%学生申请进入帝国理工学院、乔治华盛顿大学等世界名校攻读硕士学位。2018年,36名学生获得格林威治大学学士学位,其中14名学生获得一等荣誉学士学位,33名学生申请进入曼彻斯特大学等世界名校攻读硕士学位。
随着学校国际化办学质量与规模的不断拓展,越来越多的盐工学子走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学校2016年起设立了“波兰格但斯克工业大学项目留学奖学金”,每年遴选10名优秀学生,全额资助他们赴波兰留学,为他们插上腾飞的翅膀。
产教融合 打造新格局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及产业变革的汹涌来袭,对高层次工科创新人才的需求越发紧迫,学校率先开展了“新工科”18新利luck客服 探索与实践。
校长叶美兰明确指出:“建设‘新工科’,就是要培养适应新技术、新产业、新经济发展的卓越工程科技人才。因而,专业的对接必须因时而动,企业的对接必须积极开放,知和行的对接必须真正落地。”
在这一理念的引领下,学校明确提出“面向地方产业,重构应用型18新利luck客服 体系”的建设思路,依托国家“专业自主调控机制”改革项目和教育部门“卓越计划”的成功经验,进一步提出构建了以“服务地方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为主线,以“校地联合、产教融合、知行耦合”为手段,“二层架构、三厢对接、四维并重”的应用型18新利luck客服 体系。
学校立足地区实际,设置了应用型创新人才和技术技能型人才“两层架构”的18新利luck客服 定位,并与地方合作构建了梯次有序、功能互补、资源共享的协同育人平台。
为了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学校将专业认证标准接入18新利luck客服 方案,将行业标准接入课程体系,将职业技能标准接入实训内容,实现“三厢对接”,毕业生双证获取率逐年提升。
学校还面向企业技术与管理一线,提出社会需求与学生发展并重、专业教育与修为教育并重、知识教育与技能训练并重、学校教育与企业培养并重的“四维并重”要求,锻造学生“下得去、耐得住、肯吃苦、有作为”的卓越品质。
在构建应用型18新利luck客服 体系的同时,学校还创新提出发展科学研究和科技服务,反哺学科建设的思路,打造出18新利luck客服 新格局。
学校大力推进与行业地方产业、龙头企业的深度合作。2018年先后与德隆镍业、通威饲料等40多家企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1至8月,全校签订技术开发、技术服务、技术转让、技术咨询等“四技”合同317份,合同额达3446.7万元,其中30万元以上的有63项、100万元以上的有7项。
针对节能环保等盐城战略性新兴产业,学校充分发挥自身专业优势,成功申报“海上风电三峡”国家风电设备检测中心,与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共建“高浓度难降解有机废水处理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与清华大学盐城环境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共建“烟气多污染物控制技术与装备国家工程实验室”,与盐城国家级别环保科技城合作,共建盐城环保卓越学院。
2017年,针对汽车等盐城重点支柱产业,学校主动服务车企,研发的起动机减速轴产业化项目有效填补国内空白,另有4项新产品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2100多万元。良好的合作促动校企进一步组建盐城悦达汽车学院,并牵头建立了“盐城汽车教育联盟”和“盐城装备制造教育联盟”。
学校还新增能源与动力工程、海洋科学等20个专业,在对接盐城市十大产业形成全面支撑的同时,强力促进“新工科”18新利luck客服 。
现如今,学校建有国家级别技术转移示范中心、新型环保重点实验室等8个省级重点实验室,模具智能制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6个省级科技服务中心和1个省级大学科技园。
2012年来,学校共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别项目200多项,省部级别项目359项;2013—2016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数连续4年全国非硕士点高校之首;2017年获教育部门科技进步二等奖;获授权发明专利788件,2015—2017年连续3年授权发明专利数列全国高校百强;教师发表SCI、EI等论文近2900篇,影响因子最高达31.14;被表彰为江苏省“科技工作先进高校”。
追求卓越 再启新征程
作为盐城历史上首所工科院校,苏北腹地的首所本科高校、首个“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盐城工学院成长的画卷上,历史的荣光和现实的奋进交织交融。
1958年,学校肩负振兴老区的殷切希望而创建,历经建校、停办、复办、三校合并、升格本科、升硕成功等历史时期,一步一个脚印,凭借着出色的18新利luck客服 质量和雄厚的科研实力被赞誉为“苏北小清华”。
学校现拥有18个教学院部,65个本科专业,包括3个国家级别特色专业建设点、4个教育部门“卓越计划”试点专业、7个省级重点专业(类),及一大批省市级品牌专业。材料科学与工程、土木工程、环境工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通过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成为《华盛顿协议》生效后,全国首批通过专业认证的高校。
2018年,有803位学生考取研究生,录取率达17.62%,已连续9年保持在10%以上,南京大学、爱丁堡大学等国内国际知名高校都有盐工学子的身影。
多年来,学生先后获全国“挑战杯”一等奖、“创青春”金奖、智能汽车竞赛一等奖、“互联网+”银奖、德国红点设计奖。“梦之声”合唱团更是3次荣获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声乐组一等奖。
2017年9月28日学校第三次党代会胜利召开,会议描绘了学校事业发展新蓝图——
学校察势而谋建设学科,以下一轮学位点申报为目标,分层次做好学科点建设规划,未来10年,学科建设再上新台阶;因势而动设置专业,在融入中引领盐城地方产业从“中低端”迈向“中高端”,对接地方产业链与创新链,调整专业方向,优化专业设置,不断推进“一院一特色”18新利luck客服 模式改革;顺势而为培育师资,全面实施“1331”“2311”等人才提质工程,加大高层次人才、高水平团队的引进和培养力度;应势而进深耕科研,继续弘扬和发展“建材环保”传统学科特色,围绕学科点建设进一步凝练科研方向、组建科研团队、培育科研成果、实现错位发展、提升科研能力。力争到2020年学校新增材料等6—8个硕士学位点;2023年,实现硕士学位点覆盖全部本科专业;2028年建校70周年时,达到博士单位申报的各项条件,化工、材料等主要学科达到博士点申报要求,办学水平和综合实力进一步提升。
9月28日,盐城工学院将迎来60周年华诞。
站在新的起点上,盐城工学院的师生整装待发,继续坚持走与行业、区域融合发展之路,积极推进新工科建设,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向着“加快建成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奋斗目标,砥砺前行。
(来源:《中国教育报》2015年9月25日第07版;作者:韩雅丽 陆 勇 高留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