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计划在未来两年内“砍掉”11个本科专业。其实早在2013年,杭电就着手专业调整,至今已撤销或停招6个本科专业。
高校主动砍掉某些本科专业,甚至撤销博士点、硕士点,如今已不鲜见。即使杭电本次计划裁撤专业数量达到该校的20%,在全国来说也不是最多的。但让人颇感意外的是,本次裁撤的名单里包括物联网工程、生物医学工程等热门专业。
杭电是我国电子信息类四大名校之一,也是浙江省首批重点建设的5所高校之一。在国家进入新时代、高校强调内涵发展的大背景下,杭电如此开展“专业瘦身”,其背后的破立之道令人深思。
“低效专业”
杭电本次砍专业是在大数据支持下进行的。早在2013年,杭电就确定了规则:根据高考一志愿率、就业率、转专业率等指标,对各专业进行综合排名。排名靠后的“低效专业”,学校将实行减招或停招。
杭电计划两年内停招的11个本科专业,包括信息工程、物联网工程、应用物理学、海洋工程与技术、生物医学工程、物流管理、市场营销、环境科学、经济统计学、编辑出版学、工业设计。它们的“低效”在哪里?
有4个专业“分流情况不理想”。近年杭电实行大类学科招生,学生到大二时再自主选择专业,分流情况类似于高考一志愿。如信息工程专业,2016年分流时有39人选择,2017年却发生断崖式下跌,只有4人。
有4个专业“转出率过高”。杭电规定大一学期结束可以转专业,转出率也是学生依据自身体验进行调节的结果。如海洋工程技术专业,2015年转出率为42%,2016年上升到70%,2017年达到了73%。
还有一些专业是因为“就业表现不够好”。如环境学院的环境科学专业,连续三年的就业率都低于全校平均水平,最高时相差8个百分点。
“大类招生分流不理想,意味着不受学生欢迎;连续几年专业转出率过高,说明专业魅力不够。”计算机学院副院长林菲告诉记者,这都是学生在“用脚投票”,也倒逼着学校在专业上做出调整。
聚焦特色
在杭电教务处长陈志平看来,这些办学指标表现不好的“低效专业”,也是相对不能体现学校特色化办学的专业。
杭电创办于1956年,目前本科专业涵盖工、理、经、管、文、法、艺7大学科。在学科评估、专业排名方面,表现突出的还是1990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后逐渐形成的电子信息和经济管理两大类优势学科群。
本次计划砍专业的另一个背景是,2015年,杭电和中国美术学院以特色大学身份入选成为浙江省首批5所重点建设高校。浙江省教育厅也要求杭电发挥示范作用,把专业做精、做强,将目前53个专业减少到40个以内。
其实从杭电的办学历史上看,将要被砍的11个专业里,有不少是“一时冲动”办起来的。杭电副校长徐江荣回忆,2007和2008两年正值学校的招生高峰,很多学院增加了新专业,却说不清楚专业之间的差异在哪里。如今叫停部分专业,与其说是现实的无奈,不如说是专业的回归。
据本报记者调查,这些先增后减的专业主要有三类:一是同一学院里高度相似的专业,如通信工程学院的信息工程和通信工程专业,这次砍掉了信息工程专业;二是同一学科专业分设在不同学院,如文法学院的编辑出版学和数字媒体与艺术设计学院的传播学,这次是砍掉了编辑出版学;三是盲目追热点,如机械学院的海洋工程专业,当年国家提倡大力发展海洋经济,但设立后却发现形成不了特色和优势,这次被砍后回归到了机械工程专业。
此次被砍的也有社会需求不大或正在萎缩的专业,如应用物理学、市场营销等。徐江荣本人就是物理学教授,此次应用物理学专业被“瘦身”,他本人却坚决拥护。徐江荣主张拿掉没优势的专业,让资源聚集到强专业上来。
“作为电子信息类特色大学,我们主要是面向行业、社会办学的,怎样更好服务地方发展,是我们考虑的重点。”徐江荣认为,现在很多高校都存在专业设置过多、过细的情况,主动砍专业,聚焦基础好、有特色的专业是必然趋势。
直面争议
杭电此次大刀阔斧砍掉11个本科专业,更多的还是在“合并同类项”,在学界引起的震动并不算太大。
做出砍专业决定之前,杭电做了充分的调研和反复推敲。并且也不是一步到位,而是建立了专业红牌预警制度,预先做了大量的思想工作。但争议在所难免,主要来自被砍专业的师生,如有的老师感觉铁饭碗被打破了,有的学生担心专业的授课质量会下降。
教务处长陈志平告诉记者,老师们会转到其他专业,当然过去的教学方案可能需要另起炉灶,或许相当于二次创业。拟停招专业的培养质量不会下降,学校会更加关注这些学生。
在中国评教网上,杭电的物联网工程是“5-专业”(最高级为5)。和其他被砍专业不同,物联网专业是计算机学院主动要求砍掉的。计算机学院副教授仇健告诉记者,尽管在各类权威排名中都不错,但他们发现国内物联网专业的知识体系很不健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完全可以把物联网的东西纳入其中。
每个学院可以办几个专业?主管教学的副校长徐江荣要求学院自己必须弄清楚,在课程结构和培养方式上专业之间不能打架,新设专业要有完整的知识体系。据此,徐江荣认为,杭电的专业调整还没到位,比如电子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和电子信息工程三个专业还需要捋一捋。
专业砍掉之后如何善后?教务处长陈志平介绍说,相当部分的专业合并到相似专业,对已有师资力量进行整合。如编辑出版学专业被合并到传播学专业,作为传播学专业的网络编辑方向,进行专业改造。
学科融合
在砍专业的同时,杭电并没有拒绝新设专业。新专业并不是要追热点,比如大数据专业,因为缺乏完整的知识体系,并没有在杭电的考虑范围内。
杭电看好的是新工科。在徐江荣看来,新工科专业最主要是要面向行业培养人才,这恰恰是地方院校可以遵循的原则。在教育部公布的612个首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中,徐江荣申报的《浙江省地方高校多学科交叉的复合型新工科专业建设与实践》是其中之一。
杭电的工科专业70%都与IT产业相关。面对以“互联网+”为主导的新兴信息行业,原来的IT产业需要转型了。杭电怎么办?徐江荣认为,以前的IT专业、传统的工科专业和非工科专业,都必须与互联网经济相结合。
行业需求的新专业,往往一个学科根本办不了,因此,杭电申请的新工科专业都是复合型的。其实从2012年开始杭电就开始尝试建设复合型专业,比如“英语+管理+计算机”专业。但徐江荣认为,那还只是简单的叠加,并不是真正的学科融合。
杭电正在升级尝试的一个复合型专业是“会计+计算机”。徐江荣告诉记者,在会计里有个行业术语,叫云会计或管理会计。企业传统的财务报账是很复杂的过程,开发票,填单子,流程很多。但现在一个员工出差,在互联网上订机票、订酒店,其实已经能把财务流程走掉了,后端数据打通就可以直接出账。企业需要的云会计,只需要根据需求设计财务规则。
杭电还新开设了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2018年将招收约40人。该专业涉及到计算机、电子、机械、自动化几个专业的内容,主要的应用领域是机器人。“这个专业是由自动化学院申报的,但还要成立交叉教学平台,吸引各个学院的老师来上课。”徐江荣说。
与同在杭州的浙江大学相比,杭电希望能做到差异发展。比如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浙江大学的学生会更侧重人工智能学科的研究,杭电则希望学生更面向产品和应用。“例如阿里收购的中天微,很可能成为我们新设的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毕业生的去向。”教务处长陈志平说。
(来源:《中国教育报》2018年5月28日第05版;记者 储召生 徐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