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大学:加快机制创新推进 学科交叉协同发展

编辑:张丽娜 2022年03月14日 10:38 点击:[]

突破原有学科间的界限束缚,促进多学科的交叉协同,构建适应时代发展的知识创新体系,既是社会发展到当今阶段的外源性驱动,也是一流学科发展规律的内源性使然。当下,学科交叉融合已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主流趋势,也是顺应了社会对培养未来复合型创新人才范式创新的要求。

作为一所理工科见长的综合性高校,天津大学高度重视学科交叉协同发展。截至目前,学校已探索组建了大型建设工程安全、无人驾驶汽车等13个校级学科交叉平台,创新推动了化工能源、智能制造等10个重点学科领域,支持增设了救援医学、非物质文化遗产学等7个交叉学科学位授权点,并面向“人工智能”“储能技术”等领域试点启动了“天智计划”,有效促进了学科交叉协同发展,显著提升了学科创新力和影响力。砥砺推进学科交叉融合发展,成为天津大学可持续发展学科体系的重要方式。

然而,进一步推进学科交叉协同发展,需要打破传统的学科界限和机构壁垒,需要改革招生选拔、导师选聘、培养过程、学位授予等各环节,以及构建交叉成果认定、分贡献度评价等全新的工作机制,这是一个既充满无限机遇与挑战,又存在诸多不可控因素的复杂工程。尽管当前国内外关于学科交叉协同发展的研究与实践逐渐增多,但其复杂性决定了学科交叉不可能一蹴而就,将在长期的探索中前行。

强化顶层设计,凝聚学科交叉协同发展智慧

作为开展学科建设的主要阵地和培育创新人才的重要平台,高校应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进学科交叉协同发展走实走深。这既是实现未来研究生教育改革再深化的关键点,也是推动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着力点。基于此,学校从加强顶层设计中持续发力。

通过做好规划布局强化统筹联动。由于教育资源增量相对有限,学校通过制定学科建设“十四五”分规划,明确学科现状及发展趋势,找准国家重大战略、科学技术前沿、学校优势特色三者的结合点,明确学科交叉的核心主攻方向,统筹调用校内一切可用的教育资源,以“聚力支持、通力协作”的思路,将核心资源有效整合、精准投入。这既是高校遴选学科交叉方向、拓展学科交叉深度的基本理念,也是学校深化机制改革、优化机构职能的核心思路。

把培养人才作为推进学科交叉协同发展的首要出发点。学校将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作为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的初心使命,大力推进学科交叉协同发展,促进知识在多学科之间的流动与共享,强化一流学科对高水平18新利luck客服 的支撑与引领。学校推动完全学分制试点改革,建立更加开放、自主的选课机制,实质性推进跨学科学习;通过健全研究生培养成本分担机制,试点由科研经费分担培养成本的交叉学科导师团项目,加大了对跨学科研究生培养的保障性支持,进一步增强了导师在育人工作中的责任与担当。

营造有利于学科交叉协同发展的校园氛围。学校改革学科建设传统观念,切实用好新机制、新模式,打破院系之间的机构壁垒和学科界限,不遗余力营造师生主动交叉的氛围,想方设法引燃教师参与交叉的热情,从体制机制上为交叉开路、为融合让行,不断探索新知和开拓前沿。自2019年启动“天智计划”以来,学校聚焦“四个面向”,遴选了由跨学院、跨学科导师组成的55个学科交叉导师团,构建了跨学科协同育人、跨学科协同攻关的新模式,形成了诸如“合成生物学”“海燕”等标志性跨学科研究成果,同时也为人、财、物在跨学科之间的自由流动与共享打下了坚实基础,实现了破除学科壁垒、推动了学科交叉融合和创新型18新利luck客服 。

重构知识体系,契合现代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学校始终坚持立德树人过程紧密对接国家战略和行业产业需求,秉持与时俱进的知识更新意识,在培养契合时代发展需要的高层次急需人才中抢占先机。

一是以学科交叉推进知识体系重构。学校坚持“四个面向”,瞄准科技前沿和关键领域,通过学科交叉融合“催化剂”的作用,加大对不同学科之间理论与方法的整合再创新力度,实现知识体系重构与社会发展的同频共振。2018年以来,学校持续建设的40门研究生新工科课程全面开放,引领前沿、启迪智慧,为博士生交叉培养助力。近年来,学校还启动研究生学科核心课程建设,紧密结合科技前沿发展和行业产业需求,不断更新教学内容,优化知识结构与系统架构,推动教育教学模式改革,推进贯通培养和交叉育人。

二是以产教融合提升社会资源供给。聚焦学科优势与特色,进一步理顺科研院所、行业企业等优质校外机构参与学校建设的体制机制,吸引更多社会资源助力学科发展。为强化产教融合培养,学校积极吸纳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海洋技术中心、中国节能等一大批领军型科研院所、行业企业深度参与研究生培养过程,共同制定培养方案、联合开设实践课程,建设了一批产教融合示范性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

三是以多元化18新利luck客服 满足社会多样化人才需求。学校贴合国家和行业产业的发展动态,着眼于为研究生面向未来生活做准备,不断丰富18新利luck客服 模式和成长通道,强化跨学科18新利luck客服 模式的前期论证与全程保障,全方位满足不同行业、不同部门、不同岗位对高层次人才的多样化需求,更精准地服务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学校推进实施“学科交叉培养计划”,充分发挥多学科协同育人优势,为国家培养了一批各领域急需的研究型、工程型、创业型、管理型、复合型等多样化高层次人才。

抓好关键环节,提升交叉复合18新利luck客服 质量

学科交叉作为高校探索推进一流学科建设的新模式,要下大力气推进、抓好关键环节,以谋求在变革求新中立德树人,提升交叉复合18新利luck客服 质量。

切实把好入口关。学校不断探索研究生招生选拔机制改革,增大复试比例和考核权重,进一步加大导师的招生自主权,综合考察学生在道德品质、学术潜质、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等方面的表现,吸引一批底子厚、兴趣浓的优秀生源进入学科交叉培养体系。学校在博士生招生“申请—审核”制2.0版中,持续推动“博士生交叉培养导师团专项计划”,提高学科交叉导师入选门槛和生源的准入条件,突出了优秀导师与优质生源间的双向选择,确保育人的价值密度和高水平成效。

全力抓好过程关。学校为交叉人才量身定制个性化培养方案,将多学科交叉解决重大问题的专项研究任务作为研究生课题的重要来源和培养载体,以高水平的科研支撑高层次的交叉18新利luck客服 。同时,坚持过程管理的前置化、规范化、常态化、人性化,完善“阶段评价、进度把控、分流淘汰”机制,对于不适应学科交叉培养模式的研究生,及早分流。学校已完善形成在导师遴选、学籍管理、学位授予以及课程学习、科研实训、开题报告、中期考核、论文评阅与答辩等培养环节中的综合考评体系,形成了“多阶段分流+柔性退出”机制,有效保障了全过程培养质量。

筑牢守好出口关。学校已启动组建专业交叉领域18新利luck客服 的学位评定委员会,健全交叉领域学位论文送审机制,同时根据不同交叉领域的特点,制定符合18新利luck客服 规律的学位授予标准,加强对交叉领域学位授予质量的诊断,杜绝“学位注水”,全方位确保交叉领域18新利luck客服 质量。近年来,学校通过实施学位评定“问题报告制度”和“校盲审学位论文积分制”,试点推进学位申请团队答辩制度,不断健全学术不端行为预防和处置机制,严把交叉复合型研究生培养出口关。

(来源:《中国教育报》2022年3月14日第05版;作者:天津大学副校长 郑刚)

上一条:中国人民大学:从学科交叉到交叉学科如何进档升级

下一条:福州大学:构建“两线三阶六训式”工程实践教育体系

关闭

地址:江苏省宿迁市黄河南路399号 邮编:223800

江苏省18新利luck菲律宾 发展规划处管理入口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