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大学:交叉融合助“学科雁阵”振翅齐飞

作者:王琼,张运,虞璐 编辑:张丽娜 审核:韩军 2024年03月20日 15:08 点击:[]

春耕如诗,大地如画。扬州市里下河地区的春季田管正有序展开,但不同于以往春忙景象,农户王立祥正悠闲地坐在控制大厅里。土壤湿度、空气温度……一排排数据闪耀,他正一键把田种。

这幅“科技春耕图”是现代智慧农业的真实写照。2021年,扬州大学水利学院在此建立了国内首套一体式智慧泵站灌溉系统,当地传统的耕作模式随之迎来了脱胎换骨的变化。这背后,是一所地方综合性大学以农科为头雁,计算机、环境科学、机械工程等多学科“结阵齐飞”,赋能现代农业的生动实践。

在当前的高等教育格局中,以一流学科为引领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发展,是很多综合性大学的努力方向。近年来,扬州大学在深入推进办学要素“优化组合、转型化合”中找准内涵和特色发展“生态位”,打开了一派“学科雁阵”振翅齐飞的新气象。

分层分类重构发展“生态位”

日前,2023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出炉,扬州大学兽医学首次在榜单上列世界第二,综合排名连续3年攀升。近日,该校农业科学学科首次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合计12个学科进入ESI学科全球排名前1%。

一所地方高校何以连续在学科建设上取得如此优异的成绩?

2023年12月底,扬州大学召开第二次学科建设工作大会,并首次公布了一流学科创建“揭榜挂帅”名单。学校年均投入近2000万元,激励一批原始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其中,兽医学、农学等优势学科项目占比超过三分之二。“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建设离不开一流学科支撑,但对于一所拥有50个一级学科的综合性大学来说,多学科既是传统优势,也是现实挑战。”在扬州大学党委书记焦新安看来,推动规模优势转变为质量优势,要坚持重点推进、统筹协调,以特色谋优势。

近年来,该校明确“分类指导、分层建设、交叉融合、协调发展”的学科发展思路,突出以兽医学、作物学、中国语言文学三大优势学科集群为牵引,构建并完善以教育部优先发展学科、省优势学科、省重点学科和校特色学科为框架的四级学科生态体系。“突出重点是为了聚力解决真问题,层次分明才能各得其法。”焦新安表示,创建一流主干学科,既要查找自身短板缺项,主动向其他学科寻求支持,更要发挥“雁阵效应”,以优势特长带动相关学科协同发展、提档升级。

“以农科为例,学校打破学科和资源壁垒,建立起贯通育种、栽培、农机,乃至食品加工的全产业链学科群。”中国工程院院士、扬州大学教授张洪程对此感触颇深。近年来,他积极推动传统农业与北斗导航、信息控制等技术深度融合,探索稻麦无人化栽培技术,不仅为传统作物栽培学科找到了发展新空间,也带动了其他学科集聚突进。

截至目前,扬州大学农科及相关学科成果累计获国家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7项,实现了“从农田到餐桌”全产业链覆盖,为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提供了强有力的学科群支撑。

交叉融合孕育新“增长极”

2023年10月,扬州大学“在轨制备钙钛矿太阳能电池”项目在第一届空间太阳能电站青年创新竞赛中脱颖而出,一举获得决赛卓越奖。该校校长丁建宁教授是项目的指导教师之一。他介绍,空间太阳能技术是一项集太空太阳能收集、转化并无线传输的未来科技,一旦突破,将带动宇航等相关学科实现跨越式发展。

“积极布局新兴交叉学科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经之路。”丁建宁认为,在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中,单一学科越发难以解决复杂的科学问题。多学科交叉汇聚与多技术跨界融合将成为常态,并不断催生新学科前沿、新科技领域和新创新形态。

扬州大学是全国较早围绕新产业新业态开展交叉学科布局的高校。早在2015年,学校就出台了《扬州大学交叉学科建设项目管理办法》。2022年,学校又自主设置了新能源与储能工程、智能农业装备工程等5个交叉学科,持续在学科交织中实现创新蝶变。

2023年4月,丁建宁牵头成立的扬州大学扬州碳中和技术创新研究中心正式揭牌。目前,团队已获授权专利近200件,涵盖光伏、储能、氢能等相关领域,实现了从材料到器件再到装备的产业链纵向专利布局,多结构组成的成果更代表着团队兼顾基础研究原始创新和产学研成果转化突破。

学缘相近学科的“优化组合”在延链补链强链中实现了“转型化合”,多学科跨领域的交叉融合则碰撞出了新的火花与机遇。

扬州大学是全国率先开创烹饪与营养教育本科专业的高校,也是国务院侨务办公室选定的全国首家“海外惠侨工程·中餐繁荣基地”。2023年底,学校牵头组织中餐海外推广活动,吸引海内外60余家单位齐聚扬州,以食为媒探讨中餐文化的国际传播。

近5年,该校充分发挥烹饪、食品等传统学科优势,借力文旅、传媒等多学科赋能,积极推动饮食文化“出海”,累计带动海外2000余万人次参与中餐文化传播。

顶天立地践行“大担当”

种子是农业生产的“芯片”,也是粮食安全的“基石”。2023年6月,生物育种钟山实验室(扬州大学)正式揭牌。这是该校联合江苏省农科院等单位,聚力开展种业“卡脖子”问题攻关的重要平台。以此为核心,校政企三方紧密合作,力争打造世界级“种业硅谷”。

扬州大学副校长赵文明认为,对地方高校来说,破立取舍是发展战略的精髓,学科交叉是创新思想的源泉,顶天立地既为地方高校锻造了风骨,也为学校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

2023年12月4日,由扬州大学牵头编撰的《扬州通史》首发面世。为了完成这部总计400余万字的文献,学校集结了校内中国史及相关学科最强团队,还聘请扬州地方和全国学界30余位学者通力合作,耗时6年精心打磨。

近年来,扬州大学始终心怀“国之大者”,坚持“四个面向”,在服务乡村振兴等战略中实现内涵建设与服务发展的同频共振。截至目前,扬州大学已建立校企联盟950多个、省部级校地研发平台32个……围绕高校职能发挥,以江苏为中心、辐射全国的社会服务格局加速形成。

2023年8月,江苏省、农业农村部签署合作共建扬州大学协议。此举标志着扬州大学在成为江苏省和教育部共建高校后,再上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建设新台阶。

来源:《中国教育报》2024年3月19日第01版

上一条:西南科技大学:聚焦区域重大战略 发展新质生产力

下一条:枣庄学院:“三个对接”推进服务地方工作提质增效

关闭

地址:江苏省宿迁市黄河南路399号 邮编:223800

江苏省18新利luck菲律宾 发展规划处管理入口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