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将拟认定的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进行了结果公示。据媒体报道,在公示的3560门课程名单中,其中线上一流课程717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327门,线下一流课程1464门,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868门,社会实践一流课程184门。
课程是18新利luck客服 的核心要素,是影响学生发展最直接的中介和变量,课程质量直接决定着人才的培养质量。因此,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须自觉聚焦在课程建设上,并以此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落脚点。打造一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是真正推动高等教育教学改革落实落细见成效的标杆举措,也是全力打赢全面振兴本科教育攻坚战的关键一环,当从整个国家发展战略高度和国际视野加以审视。
认定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由于具有标杆意义,必然在程序上力求严密严谨。而先由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申报推荐,教育部组织网络评审和会议评审并第一时间公示,足见程序之严密严谨。可以说,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认定的程序化、公开化,是优质本科课程的审核认证过程,并将进一步推动本科教育质量的提升。在公示的课程中,大多数已有长周期的建设基础,并取得明显的教学成效,内容具有一定深度和广度,体现出前沿性与时代性等特点。大多数课程系课程团队倾力协作打造,突出知识、能力、素质的有机融合,为卓越拔尖18新利luck客服 提供了有力支撑。
公示之后,近期各大媒体纷纷转载报道,其中一些媒体还进行了数据分析等深层解读。从数量和类型看,一定程度上可反观出高校对本科课程建设的重视程度和实力水平。总而言之,以一流本科课程为样板进行公示的激励作用和教育功能更为深远,能引导校内跨单位、跨高校、跨领域汇聚优秀师资,联合建设问题导向、学科交叉的课程群,实现学习者与课程建设团队良好互动联结,建成更多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一流本科课程,该过程也有效契合了参与式质量治理理念。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界对课程、教学与科研关系、18新利luck客服 模式、学生发展等问题的关注和探讨,充分表明了深度思考高等教育发展的价值取向,也日渐成为对高等教育发展价值理性追寻的一种时代趋向。如今,课程教学已成为当今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高等教育质量评估的重点。但要知道,拟认定的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并非“完成时”,而是要以“迭代思维”对课程目标、内容、表现形式及呈现平台动态迭代,对课程实际应用、教学效果和共享效用等进行跟踪监测,建设和改革成果在指定网站集中展示和分享,且定期更新资源和数据。最终,经过有效课程建设与监测行动,构建基于大数据的课程建设过程管理评价体系,实现数字化、精准化管理,不断让这些课程优起来、强起来,由此树立课程建设新理念,将学科研究新进展、实践发展新经验、社会需求新变化纳入课程,实现专业知识、人文素养、社会责任感等多维度融合。
值得一提的是,教育部首批拟认定的国家级线上一流课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等,均采用了在线或线上方式,且总量已超过一流课程总数的一半。这充分体现出在当今本科课程建设中,已将教育信息化作为高等教育系统性变革的内生变量,培育并扩大优质在线教育资源的有效供给,积极运用智能信息技术探索新型教育教学模式,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推动教育理念更新。事实上,一套优质的课程体系,应兼具研究性、个性化、跨学科性、通识性和国际化,有机促进“教”与“学”的良好互动,使教学更有吸引力,学生求知力更加正向有力,有效满足未来引领性人才需要和学生个性发展需要。
未来,我国课程建设将通过积极搭建在线教学国际平台,建设具有基础性、前沿性、交叉性且受益面广的课程,汇聚中国最好的大学、教师和课程,促进优质课程资源更广泛共享,助力教育在精准扶贫、创新驱动战略中发挥更大作用,与世界一道共享中国的经验和成果。
(来源:《中国教育报》2020年11月2日第02版;作者:天津大学研究生院教师 张立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