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其信 林万龙:胸怀“国之大者” 高质量推进新农科建设

编辑:张丽娜 2022年10月04日 15:57 点击:[]

2019年,教育部全面启动新农科建设,标志着中国高等农林教育改革进入新阶段。201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给全国涉农高校的书记校长和专家代表回信,对涉农高校办学方向提出要求,为知农爱农新型18新利luck客服 指明了方向。三年来,全国涉农高校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牢固树立面向新农业、新乡村、新农民、新生态建设理念,以新农科建设为统领,勇担“立德树人、强农兴农”时代重任,协同推进新农科建设工作格局不断拓展,知农爱农新型18新利luck客服 体系建设持续完善,服务乡村全面振兴取得重要成果。

深刻认识新农科建设重大意义和涉农高校新时代使命

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为新时代高等农林教育改革和发展方向提供了战略指引,为涉农高校在新时代进一步强化18新利luck客服 、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提出了根本遵循,为涉农高校再建新业、再立新功指明了前进方向。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三农”工作,提出了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重大战略部署。全面实现乡村振兴,人才和科技是重要的支撑力量。面向科技强国和教育强国的重大战略需求、面向粮食安全与农业农村现代化主战场、面向国际农业科技变革与产业变革新趋势、面向未来国际竞争之大变局,我国高等农林教育面临前所未有的改革、转型与创新的内外部需求与动力。推动新农科建设,是高等农林教育在新时代创新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也是新时代高等农林教育的系统性变革,事关高等农林教育是否能够适应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乃至全球农业的重大转型和快速发展。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精神,高等农林教育战线提高政治站位,深刻认识高等农林教育对支撑服务乡村全面振兴的重大意义,坚定自主培养高素质农林人才的信心,将强烈的使命感和紧迫感转化为扎实的行动,以新农科建设突出成就回应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期待。

加快推进新农科建设,奏响“安吉共识”“北大仓行动”“北京指南”新农科建设三部曲,统筹布局407项新农科研究和改革实践项目,全面推动新农科研究与改革实践。制定出台《加强和改进涉农高校耕读教育工作方案》,大力培养知农爱农新型人才。2020年,教育部组织召开了“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给全国涉农高校的书记校长和专家代表重要回信精神一周年座谈会”,全面总结各地各高校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的情况。成立全国新农科建设中心,组织召开全国新农科建设工作推进会。从宏观、中观、微观层面,层层递进、环环相扣,共同构成了全面推动新农科建设的完整体系。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各涉农高校上下联动,凝心聚力,形成协同推进新农科建设的良好局面。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大力强化新农科18新利luck客服

全国涉农高校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快推进新农科18新利luck客服 体系建设,知农爱农新型18新利luck客服 能力不断提升。

1.强化知农爱农情怀教育

高等农林教育的核心任务是培养既有高尚道德情操,又有扎实理论基础,还有广博国际视野,更有卓越实践能力的知农爱农新型人才。要在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全方面深化农林学子的“三农”价值塑造和“三农”情怀教育,以中华五千年农业文明和农耕文化的传承创新坚定“四个自信”,以感恩乡土、感悟乡村、感知乡音、感动乡民的足迹和历练锻造农林学子心系三农、情牵三农、行为三农的赤子情怀。

在育人实践中,涉农高校把耕读教育作为农林18新利luck客服 的重要抓手,切实落实教育部出台的加强耕读教育的工作方案,将思政工作和耕读教育有机结合。中国农业大学汇聚名师资源打造的“大国三农”精品在线课程已有109所高校、2.9万人次选学;构建了知识、认知、实践、文化四个维度的劳动教育框架,实现耕读教育全覆盖,牵头编写出版了《耕读教育十讲》新农科新形态教材;将本科课程从“教学大纲”变为“育人大纲”,引导每一门课程系统设计教学目标、育人使命和教学内容。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系统推进“大美秦岭、九曲黄河生态文明教育”课程,引导学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近年来,全国涉农高校累计建设耕读教育实践基地184个。在这些创新实践中,滋养学生“一懂两爱”情怀,强化服务“三农”的使命担当。

2.优化学科专业布局

新农科建设是涉农学科、涉农专业、涉农教育的创新发展。新农科建设启动以来,各涉农高校加强对学校学科专业布局调整的整体规划,调整存量、优化增量、用好学科交叉融合的“催化剂”,聚焦科技前沿、国家战略需求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不断加速推进农林专业供给侧改革。

随着现代农业与第二、第三产业的深度融合,现代农业作为现代技术的重要应用场景快速发展,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涌现。为此,将现代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工程技术等融入传统农科专业18新利luck客服 ,并重构其知识体系成为新农科专业建设的重要改革实践。

新农科建设要打破学科壁垒,用好学科交叉融合的“催化剂”,实现农工、农理、农医、农文等的深度交叉融合。现代化农业是通过多学科交叉、多技术耦合、多领域渗透的综合性农业生产体系,其特点是突破传统学科边界和产业划分。新农科建设启动以来,中国农业大学率先在全国开设了兽医公共卫生、农业智能装备、生物质科学与工程、生物育种科学等专业,华中农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扬州大学等27所高校设立智慧农业专业,培养掌握装备设计制造、信息化、智能化等多领域跨学科知识的复合型人才等,这些都体现了新农科专业的典型特征。

新农科建设要面向国家战略需求,加快急需紧缺18新利luck客服 ,不断提升农林18新利luck客服 对乡村振兴战略的适应度。为突破种源“卡脖子”瓶颈,打赢种业翻身仗为目标,培养掌握动植物种质资源创新、数字化育种、基因编辑等新兴前沿技术的种业领军人才,中国农业大学2021年以来依托“强基”计划推进生物育种专业建设,以引领种业创新与发展,服务国家粮食安全。

3.深化18新利luck客服 模式改革

近年来,涉农高校在18新利luck客服 模式改革中开展了诸多有益探索。

一是深入推进18新利luck客服 模式改革。中国农业大学于2016年明确提出“通专平衡、全面发展”的18新利luck客服 理念,2021年,学校进一步确立了“通专平衡、交叉融合”的新一轮改革理念,通过培养方案修订重构18新利luck客服 知识体系,实现 “科学与人文融合” “通识与专业融合”“思政与育人融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构建“通专结合、本研贯通、产教融合”18新利luck客服 新体系,全面修订18新利luck客服 方案,大力推进“三融通、三递进、一卓越”的“331”18新利luck客服 模式改革。

二是进一步探索卓越农林人才分类培养模式。推进拔尖创新18新利luck客服 探索,设立18新利luck客服 特区,探索本硕博贯通拔尖18新利luck客服 模式。吉林大学打造唐敖庆理科实验班、动物医学拔尖创新人才实验班,全面带动学校拔尖创新18新利luck客服 。在复合应用型18新利luck客服 上持续深化校企合作育人,实现18新利luck客服 紧密对接产业需求。北京林业大学实施基于产业需求的农文交叉融合18新利luck客服 改革,推进“农林+经管”复合型18新利luck客服 改革探索。

三是推动科教协同、产教融合、校地合作18新利luck客服 模式改革。融合共生、内外协同,以创新发展推动人才链、创新链与产业链的融合发展。吉林省推动吉林农大和省农科院全方位合作,在“一省一校一所”改革实践中形成了“三融三通”一体化育人的“吉林模式”。西南大学深化农科教协同育人,与重庆市畜牧科学院建立合作办学育人、合作科研攻关的长效机制。江南大学构建“校-地-产-研-训”五位一体的实践教育体系,建设九个校地产业技术研究院。

4.提升18新利luck客服 国际影响力

扎根中国大地办好高等农林教育,服务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是高等农林教育的时代使命。同时,作为世界农业大国,中国高等农林教育还承担着为全球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中国方案的重要使命。新农科建设启动以来,部分涉农高校的教学和研究体系历经了一个不断从“引进来”到“走出去”的转型和成长过程,从全球搭建联系到重点国家布局,从制度建设到海外实地探索,从科学研究到教学实践,涉农高校国际合作交流机制建设不断推进。同时,依托重要国际合作联盟的建立,高等农林教育国际影响力不断得到提升。

以强农兴农为己任,持续提升涉农高校服务乡村振兴能力

全国涉农高校主动服务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为指引,全面提升服务农业农村现代化能力。

1.发挥科研优势服务乡村振兴

涉农高校主动对接国家粮食安全、农业可持续发展等战略需求,加快重大科学问题攻关,加快农业科技核心关键技术创新,发挥科学技术创新引领和先导作用。涉农高校坚持“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不断在农业科技核心关键领域和“卡脖子”技术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中国农业大学近年来在生物种业、耕地保护、农业绿色发展等农业科技核心关键领域,产出一批农业关键技术成果,持续攻克玉米单倍体育种、黑土地保护、低蛋白日粮与食品安全快检等一批农业领域“卡脖子”重大关键技术。华南农业大学依托国家级科研平台,在水稻育种、畜禽养殖等领域攻克一批关键共性技术。

不断强化实用技术研究与成果转化应用,以科技助推产业发展。中国工程院朱有勇院士率团队研发的“冬马铃薯技术”年推广种植300万亩、产值120亿元。福建农林大学建设“茶树绿色栽培与加工协同创新中心”,提升服务福建千亿茶产业的能力水平。大连海洋大学、广东海洋大学、浙江海洋大学等发挥特色优势,推进“蓝海行动”,助力海洋渔业产业发展。扬州大学推广应用稻茬小麦“三调三控”绿色高效栽培技术,年均增加经济效益11.5亿多元。

2.提升山水林田湖草生态系统治理服务能力

涉农高校充分发挥相关学科专业18新利luck客服 和科技研发的优势,紧密对接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重大决策部署。

一是搭建生态教育育人体系。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应坚持创新导向,提高生态文明保护意识,生态教育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东北林业大学、南京林业大学等高校聚焦国家生态文明、“碳达峰、碳中和”战略需求,设置生态文明教育课程体系,增设生态文明通识教育课程模块,将生态意识培育融入课程教学全过程。

二是助力生态文明建设。涉农高校履行行业特色大学的使命,坚持科学技术的研发和创新,服务生态治理需求,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助力生态修复和生态治理,为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贡献力量。北京林业大学研发退化森林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关键技术,实现植被快速更新、生态服务能力快速提升,为我国典型脆弱生态修复与保护提供重要科技支撑。兰州大学育成一系列适应寒区旱区生长的优质牧草,提出“存粮于草”,推动我国从“耕地农业”向“粮草兼顾”转型升级。

勇担兴农报国使命,深入推进新农科建设再上台阶

全国高等农林教育战线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紧紧围绕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地方经济社会和行业产业发展的需求,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推进新农科建设开创新局面。

一要进一步加强新农科建设紧迫感。涉农高校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深刻认识高等农林教育对支撑服务乡村全面振兴的重大意义,以人才振兴推动乡村振兴。要坚定不移走好人才自主培养之路,系统谋划推动新农科建设。

二要进一步完善 “知农爱农”18新利luck客服 体系。涉农高校要牢牢坚守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扎根“三农”为关键,以耕读教育为重要抓手,深度融合课程教学与实践育人,积极构建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育人体系,构建“大思政”格局,全面加强学生“知农爱农”情怀教育。

三要进一步推进科教融合、产教融合18新利luck客服 格局。农业农村现代化是涉农高校、涉农科研院所和涉农产业共同的使命和追求。涉农高校应进一步深化科教融合、产教融合18新利luck客服 模式改革,推进18新利luck客服 、科技创新与社会服务的有机融合,不断探索在科教融合、产教融合的新机制、新路径、新模式探索中取得突破和成效。

(来源:《中国高等教育》2022年第12期;作者:中国农业大学校长,全国新农科建设工作组组长 孙其信;中国农业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林万龙)

上一条:李志民:高等教育发展要跨越“三重门”

下一条:金东寒:深化拓展新工科建设 培养新时代卓越工程师

关闭

地址:江苏省宿迁市黄河南路399号 邮编:223800

江苏省18新利luck菲律宾 发展规划处管理入口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