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恩富等:怎样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作者:程恩富等 编辑:张丽娜 审核:韩军 2024年05月16日 10:02 点击:[]

习近平总书记近期围绕新质生产力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对新质生产力及相关问题作出系统阐释,特别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面对民族复兴全局和世界百年变局,如何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是迫切的时代议题。记者就此对相关领域专家进行了采访。

访谈嘉宾

程恩富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世界政治经济学学会会长

林光彬中央财经大学中国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俞 海航天宏图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

高振岗西安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

黄寿峰厦门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新质生产力研究发展中心研究员

孙 锐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刘建军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产业是新质生产力的载体,必须将科技创新产业化,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

■要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先立后破总基调,系统推进发展方式转型

■必须大力培育国家关键战略人才力量,完善科学家本位的科研组织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精神动力,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深厚精神支撑

形成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

记者:生产力是怎样不断演进发展的?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如何体现了生产力发展的必然性?

程恩富:新质生产力本质是先进生产力,其发展符合生产力发展规律。土地、劳动力、资本是市场经济中传统生产力的构成要素,其中土地和劳动力具有实体性,资本兼有实体性(自然属性)和非实体性(价值属性),但其生产力质态往往是实体性的。随着科技发展,我们不仅要重视传统生产要素在高质量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更要及时发现新生产要素在科技创新中的新功能。生产力是推动人类文明不断向前发展的决定性力量,当数据等新生产要素赋能传统生产要素时,新的劳动者、生产工具和生产对象就会应运而生。当新生产要素与传统生产要素之间融合成长时,就会带动新质生产力的能级跃迁。在数字经济时代,信息要素、信息科技革命和智能生产手段的诞生,使传统生产力质态发生根本性变化,形成实体性生产力与虚拟性信息生产力并行互促发展的新格局。

新质生产力是由标志性新技术引领的技术革命视域下的生产力。研究人类社会技术发展史后不难发现,不同时代有不同时代的“新质”生产力。蒸汽动力技术的诞生引发了第一次产业革命,这是18世纪机械力取代人力和畜力的“新质”生产力。以电力技术为标志产生的第二次工业革命,是19世纪电力生产力蕴含的能量孕育的“新质”生产力。20世纪后半叶,以电子计算机、航天技术和生物科技为标志的第三次工业革命,宣告“新质”生产力的又一次诞生。可见,新质生产力是跳跃式产业革命的结果,是爆发式技术创新的结果,完全符合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

记者:新型生产关系应如何驱动新质生产力引擎,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

程恩富:发展新质生产力要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新型生产关系的本质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要科学认识和处理好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与新质生产力的辩证关系。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是作用与反作用关系,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新质生产力需要与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相适应,只有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才能促进社会主义新质生产力以超过资本主义的增长速度呈现高质量发展。事实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以政府调控与市场调节为互补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自立自强与内循环为主体的对外开放政策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已经并将进一步促进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但仍需要继续调整和完善。同时,我们还要及时改革不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科技、分配、人才、治理、调控和开放等具体的体制机制,使具体体现新型生产关系的整个体制机制不断完善化科学化。

黄寿峰:构建新型生产关系,关键要考虑如何更好地适应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要求,驱动新质生产力发展引擎,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具体而言,要继续坚持、完善和落实“两个毫不动摇”体制机制,切实将多种所有制经济统一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坚持人民至上,规范和引导资本的有序健康发展,推动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有机融合,加强重点行业统筹布局和投资引导,深化教育、科技、产业、创新、人才和监管等方面的管理体制改革。建设人才新高地,吸纳高端人才,改善营商环境,优化资源配置,激发市场活力,释放创新潜能,建立高标准市场体系和现代化产业体系,集聚各类生产要素和创新要素,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

林光彬:新质生产力发展和培育的动能首先在创新,包括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由此提升要素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形成新的产业革命和产业结构质态演进。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机遇,建立新型生产关系,有利于加速科技创新。这就需要深化科技体制、教育体制、人才体制和财政金融体制等改革,完善促进科技产业化的市场体系建设,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

高振岗:发展新质生产力,要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形成与之相适配的新型生产关系。全面深化改革,旨在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完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关注经济、社会和政治等领域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优化调整,以全方位改革举措,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从而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要健全全要素参与收入分配机制,激发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和数据等生产要素活力,更好体现知识、技术、人才的市场价值,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良好氛围。

推动科技创新、产业转型和发展方式转型

记者:新质生产力如何体现科技创新的重要性?新时代的科技创新在哪些方面为新质生产力提供了发展动力?

黄寿峰:新时代的科技创新为新质生产力提供了重要条件:增加关键性、颠覆性的源头技术的有效供给;实现传统产业的高级化、智能化升级;以科技创新为依托培育和发展新产业,特别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全面提升产业链创新链的整体竞争力;劳动者与高水平科技创新相结合,形成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不竭动力。

俞海:新质生产力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高科技是新质生产力的基本属性,高效能是其核心特征,高质量是其最终发展导向。以商业航天领域为例,首先,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阶段性跨越发展,对空间计算、大数据算力、卫星操作系统和星上计算等典型高科技都将带来突破性进展。其次,高效能映射到资本市场或企业经营就是高利润率,高效能发展模式已成为企业应对经济增长和资源环境矛盾的必然选择。新材料、新能源和无形技术等推动形成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双赢的绿色发展格局,也是支撑商业航天领域中火箭可回收、燃料高转化等的关键。最后,商业航天最大价值就在于激活市场要素,让航天从国家安全、国家基建,外溢为服务数字经济建设的方方面面,既助力各行各业的高效能优化和高质量发展,又形成更多创新模式,增进人民福祉。

记者:如何发挥举国体制,以科技创新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

黄寿峰:把政府、市场与社会有机结合起来,汇集各类创新要素,提升资源配置效率,保障和促进新质生产力快速发展。一要加强党对重大科技创新等的顶层设计和统筹协调,明晰新质生产力发展方向,布局重大科技领域、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二要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更有效地发挥政府与市场的协同作用,更高效地推动相关项目协同攻关。三要将新质生产力与我国五年规划和中长期规划等相结合。四要建设人才高地,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坚实人才保障。

记者:新质生产力发展需要怎样的产业结构?目前的产业结构应如何调整?

林光彬:产业是新质生产力的载体,科技创新切实体现为新质生产力,就必须将科技创新产业化,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尤其是在世界经济进入新旧动能转换期,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新业态急速发展的背景下,以不断提升的算力为基础,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促进新旧动能转换,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新动能,催生未来产业,将成为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关键。

高振岗:坚持市场调节与政府引导相结合,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加强国家产业政策的合理引导,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以自主创新提升产业技术水平,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产业结构的中心环节,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进经济增长方式根本转变;发展先进制造业,提高服务业比重和水平,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调整城乡区域发展布局,优化对外贸易和利用外资结构,推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记者:在产业结构调整中,企业可以发挥哪些作用?

俞海:在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企业不应是被动的适应者,而应是主动的参与者和推动者。企业应致力于技术研发和产品创新,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推动产业升级。通过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引领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同时,快速响应市场需求变化,灵活调整产品结构和经营策略,抓住产业结构调整带来的新机遇和新市场。企业还应积极参与产业链重构,通过上下游合作,优化资源配置,形成稳定的供应链体系。促进产业链内部的信息共享、技术合作和资源共享,提高产业整体竞争力。

记者:如何推进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林光彬: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要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深刻把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先立后破总基调,系统推进发展方式转型。一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尤其是统筹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推动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打造新质增长点。二要协调推进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在降碳中确保能源安全、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粮食安全,确保国民经济和人民生产生活秩序正常运转。三要完善支持绿色发展的财税、金融、投资、价格政策和标准体系,健全资源环境要素市场化配置体系,加快节能降碳先进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

俞海: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产业结构高端化、绿色化和数字化,同时需兼具创新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在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企业应该秉持新发展理念,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推动绿色生产和循环经济,减少环境污染,实现可持续发展。企业要通过采用环保技术,推广绿色产品,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政府要加大对环保产业、循环经济产业的投入,推动产业结构向绿色化、低碳化方向调整,实现可持续发展。

培养发展新质生产力所需的拔尖创新人才

记者:发展新质生产力急需什么样的人才?打造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将为发展新质生产力带来哪些机遇?

高振岗:需要集聚一大批高水平创新型人才,构建识才、爱才、引才、育才的人才体制机制,重视青年人才,培养造就一批世界领先的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拔尖创新人才、卓越工程师。打造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将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人才支撑和创新动力。

俞海:发展新质生产力急需三类人才。第一类是专精尖人才,如具备精湛技艺和创新能力的工匠型人才等。第二类是跨界复合型人才,如具备跨学科知识和综合能力、能够促进不同领域交叉融合的专家等。第三类是满足新质生产力发展需要的管理人才,他们能引领企业战略转型,优化组织结构,提升管理水平和效率。同时,迫切需要具备公共政策和社会治理等领域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的管理人才。打造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不仅能直接促进当前新质生产力发展,还能为长期的科技进步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政府为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提供的一系列优惠政策和充足资金支持,也将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记者: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如何改革18新利luck客服 和使用机制?

孙锐:人才引领、人才驱动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本质要求和内在意涵。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与研发、创新密切关联的科技型人才,特别是能够作出颠覆性创新的战略科学家、领军人才、卓越工程师和优秀青年创新人才,也包括掌握关键技能和工艺的大国工匠和高技能人才,更需要能够推动产业升级和改变生产生活方式的战略企业家。

必须大力培育国家关键战略人才力量。推动各类人才面向世界科技前沿、经济主战场、国家重大需求和人民生命健康创新突破,构建面向国际、面向市场、面向未来的分层分类人才开发体系,以人才高地和平台建设为引导加快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

必须完善科学家本位的科研组织体系。首先,大力推动实施新型举国体制,创新国家实验室引才用才机制,推动建立更灵活的新型研发机构,用好用活人才调配机制。其次,打破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的评价机制,深化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估改革,加快建立分类人才评价体系。最后,推动人才创新支持和激励制度改革,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记者:如何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以发展新质生产力?

孙锐:要坚持系统观念,既要从教育、科技、人才三个子系统看待其功能,也要从全局看待大系统的总价值。要聚焦战略目标,构建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运行体系和协调机制;强化目标凝聚,以一体化目标加大教育、科技、人才政策创新和统筹力度;完善战略规划,增强教育、科技、人才条块管理的互动性;开展绩效评估反馈,建立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统筹协同的过程监测、效果评估和效能反馈机制;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建立前沿项目、人才发现机制;建立政府、企业、科研机构、院校联动机制等。

凝聚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磅礴精神力量

记者:新时代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精神动力来自何处?

刘建军:新质生产力发展有其客观的历史必然性,是人类社会和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新质生产力发展并不是一个自发过程,它需要人们自觉努力。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精神动力是一个整体系统,既包括人们对新质生产力及其重大意义的自觉认识,也包括人们对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认同和信念,还包括人们在发展新质生产力过程中所激发的干事创业的热情和品格。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既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指导思想,也是根本的精神动力。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是我们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精神动力,也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深厚精神支撑。

记者: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如何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精神动力?

刘建军: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过程看,最直接的精神动力主要来自科学家精神和企业家精神。发展新质生产力离不开科技创新,离不开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勤奋努力和创造性劳动,离不开科学家精神的有力支撑。科学家精神是我国科技工作者在发展科学技术事业中形成和体现的崇高精神,主要包括: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爱国精神,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追求真理、严谨治学的求实精神,淡泊名利、潜心研究的奉献精神,集智攻关、团结协作的协同精神,甘为人梯、奖掖后学的育人精神。科学家精神是新时代新征程上我国科技事业进一步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也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强大精神动力。发展新质生产力离不开产业创新和市场活力,离不开企业特别是高科技企业的推动作用,也离不开企业家精神的支撑。企业家精神是我国企业家在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形成的崇高精神。企业家精神概括地讲就是爱国敬业、遵纪守法、艰苦奋斗、创新发展、专注品质、追求卓越、履行责任、敢于担当、服务社会等。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能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特别是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来源:《中国教育报》2024年5月16日第05版

上一条:王树国:新技术革命背景下中国高等教育变革路径探寻

下一条:马宏伟:瞄准新型工业化本质 加快现代产业学院迭代创新

关闭

地址:江苏省宿迁市黄河南路399号 邮编:223800

江苏省18新利luck菲律宾 发展规划处管理入口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