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海里的万千气象,正如眼下校园的春潮澎湃,一片生机勃勃。
虽因疫情影响,18新利luck菲律宾 2020年的学生借阅数据并不高,只有6万册,但2021年就攀升到21万册,2022年更是玉兰花开,升至28万册。
苏霍姆林斯基说,“一所学校可以什么都没有,只要有了为教师和学生精神成长而提供的图书,那就是学校了。”
这个采访开始的很早,从2月14日采访校图书馆的王晓翎、冯克品、邓纯仁三位老师,到3月13日开始本文的写作,这个采访经历了将近一个月的时间。虽然读书的同学很多,但愿意接受采访并不多。所以,我根据借阅名单进行采访的思路实际上受挫。我并不懊恼。读书是个人精神成长的私密事件,当然可以不说。就像我也没有预料到,一本“健康”的书会连续两年占据学校借阅排行榜的首位。王晓翎老师告诉我,2021年及2022年占据借阅排行榜头名的,是南海出版公司出版的《学生健康新顾问》,两年总借阅次数328次。
精鹜八极,心游万仞,读之以广
线上跟学生采访,惊喜于如今学生阅读涉猎之广。虽然隔着电脑,通过那一张张书单,却可以感受到一个个思考的灵魂。所以,这次的采访,大部分的时间是欣喜的。
艺术与传媒学院数字媒体艺术22级2班的张依缘同学,是在企业微信上第一个接受我线上采访的同学。她也是《学生健康新顾问》这本书的借阅者。“想了解一下,比较感兴趣。它让我以一种开放和欣赏的目光去看待每一个人和每一种事物。也可以健全我们的人格,以积极的心态迎接未来,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青春和力量。”在她看来,这是一本具有语言严谨、逻辑清晰风格的书,具有权威性。
学习环境的带动作用体现在她的决定中。“图书馆氛围和谐,进去就有种想坐下来安心学习的感觉。”被这种氛围影响,她有了考研的想法。她说,自己被带动了起来。在早晨七点去自习室的时候,看到考研学子进入求索楼学习,她更加确认了自己的目标。
信息工程学院22软件2班的何现杰同学说,蒋勋的《孤独六讲》值得精读。这本书探讨了一些社会上的现象及其本质,道理不点破,需要读者去思考才能得出答案。比如说竹林七贤的阮籍,因为夏天穿棉衣被官府判死刑,说是违背了社会风尚。他说,“大多数人都认同的,不一定就是对的,对与错要放在历史的角度来看。不同人有不同的阅历,思想自然不同,要学会包容他人。”
文理学院22小教3班卓乃东同学上学期读的书,不仅有教育学的书籍《大教学论》《爱弥儿》等,也读了历史类的《明朝那些事儿》《红星照耀中国》,更有个人爱好的《微纪元》《天才在左,疯子在右》等。他说,“书里的人物是我成长过程中的榜样,比如保尔·柯察金的坚韧意志就深深鼓励着我,在我每一次想放弃做一件事的时候,是他让我有坚持下去的动力。”
管理学院21人资1班曾倪洁同学近两年读了大概20本书。《奥巴马管理之道》《高等数学教材》《徐徐恋长空》《橘子不是唯一水果》及鲁迅的散文等。她对房琪的《真希望你也喜欢自己》是真心喜欢。“当你独自一人身处大学,面对陌生的环境,房琪书中的‘人生中,比起互相搀扶着成长,单枪匹马的闯荡才是常态。所以,我们需要适应独孤,甚至学会享受独孤。也不要对别人抱有过高的期待,因为真正一直在路上的,只有我们自己。’”
根据图书馆统计的2022年社科类、自然科学类前100名借阅排行榜的榜单,同学们的阅读类别,虽然小说占有的比重较大,但哲学、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等书籍也都占有一定的比例,反映了学生们越来越广泛的阅读兴趣。
言微旨远,研精钩深,读之以专
图书馆的李明善馆长、韩宏军副馆长推荐了一批文理学院的学生,因为经常借书的那些学生,在他们那里挂了号。这些未来要成为教师的学生,显然更重视专业阅读。
文理学院22小教3班叶家福同学大一寒假期间,看了班主任推荐的教育类书籍《爱弥儿》《学记评注》等。“我感触最深的就是《爱弥儿》,作者主张顺应孩子天性的自然式教育,让孩子成长为自由快乐、负责任的人。”“我作为未来的教师,除了要教学,还要学会关心、了解学生生理和心理的需求,顺应学生原有的规律,自由成长。”
文理学院20小教2班王金文同学说,这三年,一共从图书馆借了188本书。精读的书目大部分跟专业相关,比如说卢梭的《爱弥儿》、杜威的《论民主主义与教育》、柏拉图的《理想国》、米歇尔·蒙田的《论儿童教育》、陈鹤琴的《教育名著导读》、陶行知的《给教师的教育箴言》等。王金文引用“朗读者”栏目主持人董卿的话表达他读书的感受。“我始终相信我读过的书都不会白读,它总会在未来日子的某一个场合助我表现得更出色,读书是可以给人以力量的,也能给人快乐。”
文理学院20小教2班徐梦凡同学对读书有着自己的看法。“每一本书都是一个世界,讲述一段故事,展现一个人的观点和智慧,这大大拓宽了我的思维面,让我对一些事物产生不一样的看法。”徐梦凡说,对与错是相对的,这个世界不是非黑即白,我在阅读中建立了自己的思想和价值观。今天如何做教师?她引用《今天怎样做教师:点评100个教育案例》书中的话回答,“光有良好的师德是不够的,光激情燃烧是不行的,还要有科学的思维方式,真正的专业水平。”
文理学院20小教2班李媛媛同学的书目较长,《神曲》《堂吉诃德》《哈姆莱特》《唐璜》《书商的旧梦》《培根随笔集》《时光总在不经意间流走》《教育哲学导论》《康德论教育》《长恨歌》等。王安亿的《长恨歌》将时代的沧桑变幻同个人命运乖蹇相联系。初读时,读的是风花雪月的浮华;再品时,品的是红尘辗转的宿命。
仔细阅读借阅的榜单,你会发现,专业书籍的借阅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仅以前十名的借阅排行为例,中级会计资格考试大纲、考研英语、四六级英语等专业书籍,都在榜单中占有一席之地。
入乎其中,出乎其外,读之以思
建筑工程学院21园林2班孙明瑞是我在线下采访的唯一一名学生。引起我兴趣的,是他对屈原楚辞的研究。
一个周三的下午,这个有些腼腆的大男孩来到了我的办公室,我们聊起了他正在读的《离骚》。他说,他看的是中华书局的《楚辞补注》版本,参考《屈原集校注》《楚辞校释》《楚辞今注》《游国恩楚辞论著集》《楚辞解故》等书,一本《离骚》现在是越读越厚。谈起书时,这个男孩变成了一个健谈的人。孙明瑞告诉我,最近两年大概读了六七十本书。他推荐同学读《浮士德》,作为西方戏剧史的名著,其启蒙思想与文字底蕴都很高。他说,“通过阅读我们得以看到乃至于‘经历’另外一种人生,人们总说‘阅历’一词,正基于此。”
建筑工程学院22园林1班解冰冰同学说,近两年读了《平凡的世界》《活着》《云边有个小卖部》等十几本书,当然还包括园林花卉一类的专业书籍。《杀死一只知更鸟》这本书让我对“勇敢”一词有了新的理解。“什么是勇敢?勇敢就是,在你还没开始的时候就知道自己注定会输,而依然义无反顾的去做,并且无论发生什么都坚持到底。这是我所倡导的,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
机电工程学院22机电2班王永琪说,“之所以打算深度研读一下鲁迅的文章,是因为其文章很有深度,使我能更清醒地认识到社会上的人们的思维方式。比如,假如有机会去扶贫,可以用书中的思想更好地帮助他们。”他进一步解释说,自己家在农村,深知农村扶贫真正要扶的不是经济,而是思想。他说,“因为从小我就对这个国家爱的深沉,或者也是从我摸到父亲退伍的军帽时,我就对这个国家的未来热血沸腾,因为那也是我的未来。”
文理学院21中师1班高颖同学强烈推荐麦家的《人生海海》这本书。“人生海海,敢死不叫勇气,活着才需要勇气。”正所谓“人生海海,山山而川,不过尔尔”。高颖说,“读完这本书,我泪流满面,既为主人公的人生经历,也为人在命运中的无力而感悲伤。这本书教会了我如何面对人生与自我,也让我能够放平心态去面对自己的不完美,更加积极去面对一切、热爱一切。”莫言的《红树林》是另一种启迪,“无论外界有怎样的诱惑,一个人必须坚守心中的那一方净土。”
百人微调,两书水出,所为之何
信息工程学院22生物1班胡晓磊同学说,对余华的《活着》和路遥《平凡的世界》感受比较深。“我们现在最普通不过的一件事--活着,却是当时人们最难以企及的东西。我们应珍惜当下。”
殊不知,胡晓磊提到的这两本书,却是这个微型读书小调查中,学生反馈最多的两本书。在我所教授的新闻采访与写作班的作业中,我留的题目也是“读书故事”,加之采访的学生,将近100人,这两本书被提及的概率,超过六成。
为什么愿意看余华的书?建筑工程学院22园林1班解冰冰的回答:“余华老师的书让我更加能够思考人生,书中也折射出对人性的一种思考。”
管理学院21电商2班李颖同学愿意读余华的《在细雨中呼喊》。“这本小说的描写总能戳中我的心,每个人的生长环境和背景会决定了一个人的‘三观’,如果我们没有参与他们的童年生活,没有尝试去理解他们眼中的世界,那我们又有什么资格去批判别人的想法和价值观呢?做好自己,同时也学会包容所有人。”
艺术与传媒学院22产设1班姜子悦同学说,“大学并不是我们虚度光阴的地方,它应该是我们实现理想的地方。所以《平凡的世界》教会我应该去奋斗,那怕失败,也要重整旗鼓,迎接挑战,去实现自己的理想。”
用两位同学描绘图书馆的话,结束本文。文理学院20小教2班徐雨轩同学说,“图书馆是阅读的最佳地点,我常常希望能每时每刻都泡在那里。最喜每日黄昏,夕阳的余晖倾泻而下照在书籍上,那束光仿佛就成了通向书中世界的阶梯。”
文理学院20小教2班王金文说,“宿院图书馆弥漫着书香气息,你在这里阅读可以感受到心灵的安逸,获得精神的愉悦,体会不一样的岁月静好。”
阅读最大的意义,是带来行动的改变,我在这些学生身上,看到了这种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