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学院: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化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推进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有机融合,加快建设一流应用型本科高校,根据《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做好2023年省级产教融合重点基地申报工作的通知》(苏教办高函〔2023〕13号)有关要求,组织开展2023年省级产教融合重点基地申报工作。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申报对象
申报对象为依托于省级及以上实验教学与实践教育中心或产业学院(应急管理学院)等建设,产教联动深入、办学成效显著的各类产教融合基地。
二、重点支持方向
重点支持服务国家战略以及江苏“51010”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体系、16个先进制造业集群、531产业链递进培育工程的基地。
三、申报条件
1.具有良好的产教融合基础。“基地”须由高校牵头联合企事业单位建设3年以上,整合校内外各种18新利luck客服 资源要素,共同打造产教深度融合育人平台。合作单位为企业的,应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经营规模较大、科技创新能力较强、社会影响力较高,具有规范的管理制度、先进的企业文化和良好的社会声誉,具有负责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专门机构或专门人员,建有省级以上重点研发机构,近三年内无重大环保、安全、质量事故,信用记录良好,无涉税等违法违规经营行为。
2.具有稳定的合作共建机制。采取“校外实践教育基地+校内实践教育中心”的模式,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以企事业单位为主体,校内实践教育中心建设以高校为主体,两者应一体化规划建设,统筹利用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及校内各类实践教学平台的相关资源,打造“教育教学、实习实践、科技研发、成果转化、社会服务”五位一体、校内外高度协同的产教融合基地。设置高校和合作企事业单位(以下简称校企)共同参与的专门管理机构,签订合作共建协议并有良好的运行基础,推动科学研究、工程实践、社会应用融入18新利luck客服 全过程。
3.具有完备的协同育人体系。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和校内实践教育中心按照专业培养要求和课程教学需要,功能互补、资源共享、合作紧密,统筹开展形式灵活多样的生产现场教学和专题教学。持续更新设备与项目,与行业主流技术同步,营造真实的生产、研发和运行等工作环境。合作单位全程参与申报高校18新利luck客服 ,共同制订培养方案、共同开发建设专业课程、共同组织实施实践教育培养过程、共同评价培养质量,推动校内培养、工程实践和岗位训练深度融合。
4.具有胜任的专业师资力量。“基地”实行“双负责人”制,由高校负责人和合作单位负责人共同管理,负责人应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其中高校负责人应具有正高级职称),有较高的师德修养、学术水平、丰富的育人经验和工程实践经验。教师队伍由高校专任教师和合作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等共同组成,核心骨干人员相对稳定,专任教师中“双师双能型”教师不低于50%。合作单位参与教学工作,且具有中、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人员原则上不少于30人,其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人员不少于20人,合作单位师资能够积极参与高校18新利luck客服 方案制订与完善、实习实践指导、专业课程建设等。
5.具有必要的保障支持条件。学校统筹合作单位投入和地方财政投入等经费建设“基地”,设有专项资金保障“基地”的正常运行,并为校内实践教育中心提供政策支撑、场所设备等相关支持服务。合作单位对“基地”建设投入充足,软硬件资源先进,体现行业技术最新发展水平。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有相对独立的用于学生教学实践的专用场地,教学实践主场地面积不少于1000平方米。
四、申报限额
符合条件的学院限报1项。学校向省教育厅择优推荐1个“基地”。每个参与申报的企事业单位合作的“基地”不得超过2个。
五、相关要求
请申报学院于5月16日前,提交江苏省本科高校产教融合重点基地项目申报书(见附件1)一式5份,A4纸双面打印,其中1份申报书与佐证材料装订成一册;以及申报汇总表(见附件2)一式1份。申报书和申报汇总表同时提交电子版。申报书所有数据仅限于申报基地范围内,且应确保其真实性。涉及基地建设资金、设备金额等内容的,须由学校财务、资产管理部门出具有效证明(列入佐证材料)。
联系人:王海峰;联系电话:84204212
附件:
1.江苏省本科高校产教融合重点基地项目申报书
2.江苏省本科高校产教融合重点基地申报汇总表
3.江苏省本科高校产教融合重点基地认定指标
4.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做好2023年省级产教融合重点基地申报工作的通知》(苏教办高函〔2023〕13号)
教务处
2023年5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