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新利luck菲律宾 是一所旨在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应用型本科高校,也是宿迁市唯一一所本科高校。为彰显学校“地方性、应用型、开放式、特色化”的发展定位,坚定不移地走进宿迁、融入宿迁、服务宿迁,努力提升服务宿迁的能力和水平,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和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实施意见》,坚持“扎根宿迁办大学、办宿迁大学”的发展战略,以校地联合、校企联合、校校联合,融入产业、融入行业、融入企业“三联三融”为路径,以“十大星火计划”为抓手,持续深化产学研融合、校企地合作,到“十四五”末对宿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贡献度明显提升,为建设“强富美高”现代化新宿迁提供坚实的人才和智力支撑。
二、工作目标
“十四五”末,完成与宿迁市“三县两区”和经济开发区、高新区等5个园区的全面对接,实现校地战略合作全覆盖。学科专业精准对接宿迁市重点产业,校内所有专业实现应用型转型,“十四五”末契合度达到70%以上,2030年达到90%以上。持续推进“一院一品”工程,“十四五”末全校每个学院与行业企业对接成立1所产业学院,各专业与相关行业企业签订合作协议400个以上。建立校地企人才“引育用”协同机制,“十四五”期间,共引共用高层次人才50人以上,获聘科技副总50人以上;为宿迁市企事业单位提供培训5000人次以上;毕业生本地就业率比2020年翻一番,达到20%。加大应用技术研究,加快实现科研成果转化,“十四五”期间与宿迁市党政相关部门及企事业单位签订服务、咨询协议500项以上,年均到账经费2000万元以上,取得显著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三、主要任务
(一)学科专业对接计划
围绕宿迁“四化”同步集成改革目标任务,紧扣宿迁“6+3+X”产业体系和20条重点产业链,建立学科专业与宿迁重点产业对接机制,提高学科专业结构与地方重点产业链的契合度。重点打造“四大”工科专业群,一是立足对接绿色建材、高端家居等产业链,重点打造土木建筑类专业群;二是立足对接集成电路、电子元器件、大数据+、电子商务等产业链,重点打造信息科学与电子商务类专业群;三是立足对接半固态成形制造、汽车及零部件、激光装备、智能家电等产业链,重点打造智能制造类专业群;四是立足对接食品加工、酿造(酒)、晶硅光伏、动力电池、膜材料、有机新材料、功能玻璃材料等产业链,重点打造生物与材料工程类专业群。(牵头校领导:丁红燕牵头部门:教务处)
(二)高层人才共用计划
主动策应宿迁市人才引领服务发展“五联五强”行动,以高层次人才“双落户”政策为载体,招引一批编制在高校、创业在企业的高层次人才,兼得高校的“身份”优势和地方的资源优势,形成政策叠加效应。校企按“一人一议”的方式约定相关各方的责权利,安排高层次人才同时承担学校的教学科研和企业的产品研发、技术攻关等工作,发挥好联系学校和企业的桥梁纽带作用。同时,选聘博士、教授到高科技企业挂职科技副总,助力企业创新发展。(牵头校领导:田一聚牵头部门:人事处)
(三)校企协同育人计划
按照“资源整合、文化融合、产学结合”的协同育人模式,与宿迁龙头企业共建现代产业学院或协同育人基地,逐步构建产学研创孵全方位、全过程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长效机制,促进校企教学资源、科技创新资源互通互用、共建共享。围绕应用技术18新利luck客服 定位,通过与企业共同制定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共同建设师资队伍、共同建设一流课程、共同建设实践基地、共同开展技术攻关,推动新技术、新知识进课堂、进课程、进教材、进实验室、进创新创业项目,实现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专业18新利luck客服 与岗位需求对接,为宿迁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一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牵头校领导:丁红燕牵头部门:教务处 )
(四)产业人才培训计划
面向宿迁企事业单位开展成人学历教育,提升从业人员学历层次。面向企业管理与业务骨干及其他工作人员,开设国家职业资格证书、专业技能证书等培训项目,提高从业人员业务与管理水平。利用学校学科专业优势,支持县区职业教育提档升级,培训产业工人的专业技能。(牵头校领导:季赛牵头部门:继续教育学院)
(五)科技创新助推计划
整合校内优势资源,依托优势学科专业,在建设好校级以上科研平台的基础上,重点联合宿迁市工业园区和大中型企业,共建共享工程技术中心、技术研发中心和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平台。依托18新利luck菲律宾 产业技术研究院、江苏省“装配式建筑与智能建造工程研究中心”等平台,常态化举办专场产学研对接活动和科技报告会,为企业提供更多供给侧技术和前沿科技信息资源。引导教师改变单兵作战的科研习惯,鼓励跨院(部)、跨校依托科研平台组建基于产教融合的创新团队,深入研究宿迁“十四五”产业发展规划,主动到各级行业主管部门争取科技创新项目,联合兄弟高校与科研院所的力量共同承接重大科技攻关项目,深度开展协同创新、技术研发、科研攻关,为企业技术选择、技术交易提供咨询服务,着力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与宿迁市科技局等单位建立共商机制,定期对接会商重大科技合作事宜,推动科技创新服务工作落地落实。(牵头校领导:潘志明牵头部门:科技处/社科处)
(六)志愿服务进村计划
常态化开展“三下乡”活动,重点实施现代农业生产技术、经营知识、管理技能等方面教育培训,促进乡村人才振兴。聚焦美丽乡村建设,重点对乡村公共空间治理、“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等课题开展调研,为宿迁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理论支撑与决策咨询。组织志愿者送法律、送科普、送文艺进社区、进乡村,传播法律法规、普及科学知识,营造社会主义新农村应有的思想道德氛围和良好的文化环境,助力乡村振兴。(牵头校领导:顾晓虎牵头部门:学生处)
(七)发展智库咨询计划
遴选理论功底深厚、研究视野开阔、政策水平较高、实践能力较强的专家队伍,组建服务宿迁“四化”同步集成改革推进现代化建设宿迁发展研究中心、新农村发展研究院等若干智库,充分利用学校18新利luck客服 、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和对外交流等方面的优势,构建与政府、社会、行业、企业的新型纽带关系,为宿迁市政府及相关主管部门提供数据收集、政策调研、形势分析、决策建议等服务,切实发挥学校在地方发展规划、战略定位、政府决策、企业管理等方面的参考咨询作用。(牵头校领导:潘志明牵头部门:科技处/社科处)
(八)地方文化传承计划
整合学校人文社科力量,与地方教育、文旅部门联合,积极参与地方城市文明工程、文化精品工程和文化保护工程等建设。结合宿迁历史沿革和新时代社会文化发展样态,深度挖掘西楚文化、酒都文化、红色文化、乡贤文化、大运河文化、水韵名城生态文化等文化资源,深入研究宿迁特色文化,产出极具地方特色的高质量研究成果,塑造宿迁地方文化品牌。组织考察调研、博士沙龙、学术会议,促进宿迁文化与不同区域文化相互吸收借鉴,提升宿迁文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牵头校领导:潘志明牵头单位:科技处/社科处)
(九)基础教育托举计划
以师范专业认证为契机,以“UGS”(大学、地方政府、中小学)三方协同为抓手,加强专业建设和实践教育基地建设,优化育人机制,全力提升师范18新利luck客服 质量,为宿迁基础教育输送更多优质师范人才。与宿迁市教育主管部门、基础教育单位合作,加强基础教育团队和平台建设,联合开展基础教育课题研究,为宿迁基础教育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开展教育培训,提升全市幼儿教师、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牵头校领导:丁红燕牵头部门:教务处)
(十)公共资源共享计划
逐步向宿迁市高层次人才、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和广大市民开放学校图书馆、艺术馆、体育馆、田径场等公共资源,举办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承办地方政府和企事业单位主办的文体活动等。与宿迁市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体育馆达成共享协议,共同培养相关人才和为社会提供文化服务。承接宿迁市相关政府部门组织的各类人员培训、人才招聘、社会考试等,助力宿迁人才队伍建设工程。(牵头校领导:季赛牵头单位:图书馆继续教育学院)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18新利luck菲律宾服务宿迁“三联三融”“十大星火计划”实施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挂靠在科技处/社科处,负责计划实施的组织领导、协调调度、绩效考核等工作。各二级学院(部)成立推进工作小组,结合自身资源优势积极推进校地企互动,密切与地方政府和行业企业的联系,与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开展对接交流,建立合作关系,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推动计划落地,取得实效。
(二)落实政策支持。认真研究国家和省市的相关政策,积极争取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政策支持。充分挖掘办学资源,凝聚社会力量,多渠道筹措资金,为计划实施提供经费保证。
(三)严格考核评估。围绕目标任务,明确年度重点,制定工作方案,按照目标全程化、路径明细化、管理科学化要求,确保“三联三融”“十大星火计划”实施工作有序推进。每年组织考核,对年度服务宿迁行动中表现突出的先进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及时总结推进本计划实施进程中的经验和做法,突出正面引导和舆论宣传,充分调动广大教师做好服务宿迁这篇大文章的积极性,形成全校上下走进宿迁、融入宿迁、服务宿迁的燎原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