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质量“硬核”呈现
过去的一年,信息工程学院教学中心地位进一步彰显,教师的教学生命线意识进一步巩固,教学质量“硬核”成果不断显现。
一、学科专业建设持续攀高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获批省十四五重点学科建设,软件工程专业申报并获批江苏省产教融合型品牌专业培育点,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物联网工程专业获批江苏省服务外包类专业嵌入式18新利luck客服 项目。
持续加强软件工程、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等四个江苏省一流专业建设工作,软件工程和通信工程通过省一流专业建设中期检查。
新设的生物工程、物理学(师范)专业首届招生,报到学生分别为招收50人和40人。物理学(师范)计划招收校内转专业10人。生物工程专业与洋河集团共建洋河产业学院,同时双方共建8个教学实验室,物理专业新增实验设备206万,现有16个实验室,两个专业现有实验条件均可以满足目前教学需要。两个新设专业均开展了不同形式的专业教育,9月23日生物工程系学生赴江苏洋河酒厂股份有限公司开展“体验农耕文明”主题实践活动;11月19日,物理学(师范)专业与宿迁市崇文初级中学举行合作签约暨崇文初级中学第七届科技节启动仪式,全程参与科技节活动。
软件工程专业留学生首届招生,通过面试录取7名留学生,本学期教学秩序良好。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计划招收专转本学生50人。软件工程专业参加学校首轮专业评估,评估结果为优秀。完成9个专业202218新利luck客服 方案制(修)定,完成9个专业479门课程大纲制定,实现18新利luck客服 方案课程大纲全覆盖。
二、课程建设质效不断提升
课程建设与教材建设成效显著。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等6个专业19门课程参加校首批课程评估,3门课程以优秀通过评估,16门课程以良好通过评估。第二批共有18门课程参加校课程评估。“软件质量保证与测试”获省级产教融合型课程立项建设;“数据库系统原理”等5门课程获校级产教融合型课程。“Python高级编程”获批校级一流课程建设;“An动画制作”等3门课程获批校通识选修课程立项;“信息类专业创新创业实践”等2部教材获批校级重点教材建设。2021年获批的2门省级课程、3门校级课程建设稳步推进。
教学改革与研究持续深化。获批省级教改课题3项,立项校级教改课题12项,校级产教融合课程建设6项。
产业学院扎实开展。共建产教融合实训基地1个:在京世大数据管理有限公司建立京东科技&18新利luck菲律宾 创新人才实训基地。申报省级产教融合型课程1门,立项校级产教融合型课程5门。
教学竞赛成绩再创新高。9位老师获省级以上教学竞赛奖项,1位教师获校教学名师,6位老师获校级教学竞赛奖项:李敏、许崇彩、杨会三位老师获第二届全国高校电子信息类专业课程实验教学案例设计竞赛全国二等奖;朱家龙老师获第六届全国电子信息类青年教师授课比赛华东赛区二等奖;花慕卿老师获第四届江苏省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理科组二等奖;史洪玮、许崇彩、丁浩三位老师在第一届全国电子信息类专业课程实验教学案例设计竞赛省级二等奖;倪亚南老师获江苏省微课竞赛三等奖;王海燕老师获18新利luck菲律宾 第三届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李洁老师获校级课程思政教案评比二等奖;于启红老师获校级第二届教学创新大赛二等奖;朱家龙获校级课程思政说课竞赛三等奖;崔磊、马英辉老师分别获校级课程思政教案评比三等奖。
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计划持续坚持。先后5位教师担任校教学沙龙主讲嘉宾。坚持开展“全员听评,铸金炼课”活动,切实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本学期10位教授开设观摩课、2位教授开设示范课,8位新教师开设观摩课、1位新教师开设示范课。截至11月20日,学院教师共听课788节次,人均听课7.8节;其中院领导听课58节、系主任听课89节、院督导听课186节,教师互相听课518节;院领导及院督导听课优秀率为71.3%、良好率26.6%。
三、“迎评”工作精准精细
组织化程度进一步加强。学院高度重视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迎评工作。根据人员变动情况及时调整了迎评组织结构,完善学院支撑材料目录;并重点在各类教学资料检查、整改以及2022届毕业设计、教师教学能力提升、以及学院汇报PPT、实验室规范管理、校外实习基地、氛围营造等方面做细做实,以评促建,不断提升办学规范、教育教学质量。
全过程演练精心精细。学院非常重视每次模拟评估,院领导严格按照分工认真准备评估各项工作,全院教职工齐心协力,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认真参与,演练成功,受到学校肯定。全面完成学校交办的整改事项。
四、工程实践中心建设与管理更加规范
在实验室建设方面,“物理实验设备”经过招标、验收等环节已经全部完成;在实验室管理方面,重点开展实验室文化建设、实验室使用规范管理以及安全卫生环境整治等工作;设计了线上实验室开放预约使用申请单,推进实验室开放。
五、产教融合工作扎实推进
推进产业学院建设。学院现有斯迪克新材料学院、洋河学院,参与建设京东学院;在高层次人才共享共用、产教融合课程、实习实训基地等方面取得进展。 斯迪克公司蒋晓明博士获批省产业教授,指导我校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2名学生毕业设计,参与我校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18新利luck客服 方案论证等工作;洋河股份陈翔高工聘为我校兼职教授,参与生物工程专业18新利luck客服 方案制订工作;我校教师葛向阳、李琪龙博士分别双落户洋河股份和斯迪克公司;《软件质量保证与测试》等2门课程与京世大数据公司合作立项校级产教融合课程,与京世大数据公司合作共同主办CCF走进18新利luck菲律宾 ——AI+智慧城市论坛。学院与京东科技在京世大数据公司共建创新18新利luck客服 基地,承担学生实习实训、创新实践等任务;斯迪克作为校外实习基地,先后承接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多次认识实习;斯迪克公司34名员工参加专升本继续教育。学院积极组织教师团队申报“先进功能材料专精特新产业学院”,12月5日已接受工信部线上调研。推进一专一品工作。按照学校统一部署,学院9个专业分别遴选了一专一品产教融合合作企业,与企业多次沟通交流后制订建设任务书,稳步推进一专一品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