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联系我们

文理学院

学院要闻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学院要闻>> 正文



文理学院先进典型系列报道——18新利luck菲律宾 优秀党务工作者晁成林
编辑:张增瑞 发布日期: 2021-07-11 信息来源: 办公室点击数:

晁成林同志自2017年9月担任文理学院教工第二党支部书记以来,时刻以新时代党务工作者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积极探索支部建设的有效路径和实施载体,着力推动党建工作与教学科研工作有机结合、深度融合,打造了一支坚强有力的党建团队,引领和推动了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第一,抓好示范引领,提升人才团队建设水平。作为支部书记,本人率先垂范,党员先锋带头、教师队伍齐头并进,着力提升支部内优秀人才的快速成长,进而打造优秀人才团队,推进省级人才工程的建设工作。本人作为示范引领的带头人,在江苏以及宿迁的区域文学、地域文化研究,地方文献的发掘与整理等领域,通过组建学术团队的方式来带动其他教师尽快在各自的学术领域成长。通过传帮带、互帮互学,使支部内党员教师在不同的学术领域形成了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从而实现了“双提升”,即人才工程质量的不断提升和学术团队建设水平的不断提升。通过引领与示范,支部成员中目前拥有了省级人才工程4人,市级人才工程6人。

第二,抓优“党日活动”,提升学科专业建设水平。如何让党建工作真正落地在学院的学科专业建设重要工作中,作为支部书记,本人在参阅其他高校做法的同时,进行了调研并多次召开支委会专题讨论,确定将“党日活动”作为学科专业建设的强引擎和助推器。支部的“党日活动”主要聚焦在学科和专业建设上,在推动省“十三五”重点建设学科、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认证、校级品牌专业建设等工作中落地落实,实现了党建和教学同向共赢的倍增效果。为了做好支部“党日活动”推动学院学科专业的建设,支部多次将“党日活动”开展在了师范专业认证工作的调研现场、重点学科建设的论证会现场以及一流专业和一流课程申报工作的现场,真正让党建引领学科专业建设同步共进,实现党建与教学科研的双向相融。这一基层党建创新模式,获得了江苏省高校2019-2020年度党建创新工作三等奖。本支部也获批为江苏省高校特色党支部。

第三,抓深思政工作,提升课程教学改革水平。在党员教师

的思想理论教育上,除了每月的“三会一课”学习阵地,本人将学校的课程思政建设项目和党员教师的日常教育与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联系在一起,实现在课程教学改革中落实党建工作。本支部共有5门课程被立项为课程思政建设项目。通过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学习阵地,许多党员教师的课程都能充分发挥地方文化和乡土情感教育在课程中的美育渗透作用,利用宿迁的历史文化名人、城市人文古迹、运河生态遗址、地方戏曲、民间习俗、曲艺形式等地方符号的元素,重新编写教学大纲,让这些活生生的宿迁文化符号在新时期重新焕发出熠熠生机。让学生在学习课程内容的同时,不断培养和加强乡土情怀的感受,提升他们的乡土情怀意识。主讲课程的教师也不断地提升了家国情怀和爱国意识。

第四,抓牢思想锤炼,提升立德树人教育水平。支部现有汉语言文学(师范)、小学教育、学前教育3个师范专业。如何加强师范生的教师技能训练,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是支部党建工作中立德树人的重要内容。在长期思考中,支部摸索出“一引领六融合”的工作法,即以加强专业教师的敬业精神和培养学生社团的奉献精神为引领,推动师范生的口语表达、书写、说课、演课、课件制作、教学设计等六项技能融合发展,着力提升学生的实践技能。特别是注重发挥教学法教师的技能实训和文理学院教师技协会学生社团的督练,加大理念引导、思想锤炼,起到了很好的效果。近三年来,汉语言文学(师范)和小学教育、学前教育3个师范专业的教资证通过率和教师编制考取率均稳定在98%和92%左右,较好地实现了培养方案中专业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地址:江苏省宿迁市黄河南路399

联系电话:0527-84200032,传真:0527-84203855邮编:223800

江苏省18新利luck菲律宾 文理学院Email:jwc@squ.edu.cn管理入口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