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18新利luck菲律宾 一流专业建设实施方案
(试行)》的通知
各部门、各单位:
现将《18新利luck菲律宾 一流专业建设实施方案(试行)》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18新利luck菲律宾 一流专业建设实施方案(试行)
18新利luck菲律宾
2020年12月30日
附件
18新利luck菲律宾 一流专业建设实施方案(试行)
为全面贯彻落实《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实施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双万计划”的通知》(教高厅函〔2019〕18号)文件精神,加快推进我校高水平本科专业建设,强化办学特色,培育省级和国家级一流专业,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一条一流专业建设必须对焦社会需求,注重内涵建设,通过建设一批一流本科专业,引领带动其他专业整合资源,调整优化专业结构,创新18新利luck客服 模式,促进专业建设质量整体提升,推动形成高质量18新利luck客服 体系。
第二条一流专业建设内容主要包含:强化立德树人根本宗旨、教师发展与教学团队建设、课程教材资源开发、实验实训条件建设、学生创新创业训练、国内外教学交流合作和教育教学研究与改革等七个方面,各专业应有重点的选择若干方面进行建设。
第三条分批立项建设校级一流专业,遴选一批具有领先优势、特色鲜明的专业申报省级和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构建国家级、省级、校级三个层次的一流专业建设体系。
第四条一流专业每年评审一次,每次立项不超过10个,遴选条件见附件1。其中,推选参评国家一流专业但未获批的,视为国家一流专业培育项目;推选参评省一流专业获批的,直接认定为省级一流专业,未获批的则视为校级一流专业。
第五条一流专业建设周期为3年。国家级、省级一流专业建设期满,须达到国家、省一流专业建设标准要求,并顺利通过结题验收;校级一流专业验收条件见附件2。
第六条一流专业建设期内,学校每年给予专项建设经费: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50万元、国家级一流专业培育点20万元、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5万元、校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0万元。
第七条项目建设经费专款专用,按照省品牌专业的经费管理办法,每年初提交预算。其中,设备支出不超过经费总额的40%;劳务费不超过经费总额的15%,仅用于校外专家的评审、报告、咨询等范围,不得用于校内评审和加班等支出。经费开支流程按照学校财务制度执行。
第八条一流专业实行专业负责人制。专业负责人负责一流专业申报、提交年度报告和验收报告。专业负责人因退休、调离或其他特殊情况需要变更时,专业所在学院可确定符合条件的教师接任专业负责人,并及时报备教务处。
第九条一流专业负责人在教学成果奖评选、教师职称晋升、教学类建设项目立项等方面,同等条件下可以优先考虑。
第十条一流专业实行动态管理,须每年提交年度报告。对措施不力、进展缓慢的限期整改,整改不合格的予以撤销。
第十一条学校教学委员会负责一流专业的评审,教务处负责一流专业的立项组织和过程管理,一流专业所在学院负责监督、指导建设工作。
第十二条第一轮一流专业立项工作到2022年截止,根据教育部、省教育厅专业建设要求,可开展后续专业建设工作。
第十三条本办法由教务处负责解释,自2021年1月起施行。
附件:1.一流专业遴选条件
2.18新利luck菲律宾 校级一流专业验收条件(试行)
附件1
一流专业遴选条件
1.专业定位明确。服务面向清晰,适应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符合学校发展定位和办学方向。
2.近三年未发生重大安全责任事故和违反师德师风事件。
3.专业带头人为高级职称,团队学缘结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合理。
4.专业建设成果显著,有省级以上教科研、平台、团队等成果。
5.18新利luck客服 质量高,在省级学科竞赛、毕业设计(论文)评选中成绩显著,或有其他能体现18新利luck客服 质量的成果。
附件2
18新利luck菲律宾 校级一流专业验收条件(试行)
一级指标 |
二级指标 |
建设标准 |
分值 |
1.强化立德树人根本宗旨 |
1.理想信念教育、道德教育和社会责任教育 |
全面落实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机制,落实三全育人,针对课程思政,设立相关的大讲堂活动,并成为常态化;18新利luck客服 方案中体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因素;有相关的实践环节(含志愿者活动)体现德育、美育、体育、劳动等素质的培养。 |
否决性指标 |
2.课程思政和专业思政 |
课程思政的课程全覆盖、课程思政的团队全覆盖、获批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2门以上,每学期打造1门以上课程思政示范课堂,拥有校级课程思政优秀教师1名以上。 |
5 |
3.18新利luck客服 目标 |
瞄准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把学以致用、崇尚劳动、热爱创造作为18新利luck客服 的重要着眼点,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
否决性指标 |
4.师德师风 |
近三年未出现重大师德师风失范和学术不端行为。 |
否决性指标 |
2.教师发展与教学团队建设 |
1.专业带头人 |
具有教授职称,本硕博至少有一个学历专业与本专业一致,每年必须主讲专业基础课或专业主干课1门以上。教学科研水平高,在区域或行业内有一定知名度。 |
否决性指标 |
2.教学团队 |
生师比在18:1以下,教授给本科生上课达到100%;有以老带新措施,针对专业模块,有系列的教学团队和科研团队,团队职称、年龄、学历结构合理,与马克思主义学院组建课程思政教学团队,整体水平高,有校级以上团队称号。 |
5 |
3.教学活动 |
师德建设常态化长效化,教研活动和团队活动等教学组织健全、工作有效。团队成员在国际或全国性教学组织、团体/刊物担任重要职务,具有较好的影响力。 |
2 |
4.教学能力 |
教书育人积极主动,创造性高,双创能力与信息化教学能力强。每年均有教师在省级以上教学技能大赛中获奖,每年均有国际交流人次,教师国际化比例高于校内平均数。 |
8 |
3.课程教材资源开发 |
1.课程建设 |
课程内容及时更新机制完善,无“教学内容浅、考勤不严格、结课方式简单、给分高”的“水课”。有1门以上“有深度、有难度、有挑战度”的校级“金课”。建设覆盖主干课程重要知识点的微课程;积极申报省级以上各类课程建设项目,并实现共享。 |
8 |
2.教材选用 |
课程体系符合认证要求和德智体美劳的综合素质要求,选用国家级规划教材或省级重点教材等优秀教材和新教材比例高。马工程重点教材在相应课程的统一使用率达100%。 |
否决性指标 |
3.教材建设 |
建设主干基础课程教材、专业核心课程教材、实验实践类教材和双语教材。新增国家级规划教材或省级重点教材1部以上。 |
8 |
4.数字化教学资源 |
全面推进在线开放课程、虚拟仿真实验项目建设,建立基本覆盖专业核心、主干课程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实现校内开放、校外共享。实质性开展在线开放课程学分认定。 |
5 |
4.实验实训条件建设 |
1.实践教学平台 |
有足够数量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校内专业实验实习平台能够满足本专业实践教学需要,“三性”实验项目比例大于70%。实验室记录完善清晰,能够反映出平台在辐射校内外相近专业方面的成效。 |
5 |
2.校企(地)协同育人平台 |
与地方政府、行业及企事业单位等共建各类协同育人平台,有对应的产业学院。建有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在促进科教融合、产教融合方面成效显著。 |
5 |
3.数字化教学与信息化管理平台 |
建有可满足“互联网+”时代教育要求的数字化教学与信息化管理平台,平台使用效果显著。 |
2 |
5.学生创新创业训练 |
1.学生能力评价 |
改革考核方式,强化“过程考核”和“发展性评价”,建有综合素质档案。建有学生能力达成评价的相关机制和相应支撑平台。 |
否决性指标 |
2.早期科研训练 |
所有科研实验室向本科生开放,教师科研项目的学生参与率大于80%。有双创基地等满足学生需求的科创实践平台;校级以上大学生双创项目超过全校平均数,且每年均有省级以上立项。 |
5 |
3.创新创业与学科竞赛 |
创新创业教育全方位深层次融入18新利luck客服 全过程。学生专利授权和申报数每年在5项以上,在A类和A+类的省级以上创新创业竞赛、学科竞赛中获得的奖项超过5项。 |
8 |
4.毕业设计(论文) |
一次答辩通过率大于90%,无学术不端现象,在校级和省级抽检中无不合格项目。校级优秀毕业论文和团队3项以上,省级奖项1项以上。 |
8 |
6.国内外教学交流合作 |
1.深化国际合作 |
积极参与境内外高水平大学和大型跨国企业的交流与合作,落实国内大学交换学生制度。建设国际化教材。推荐优秀学生到国际组织任职、实习。境外访学和学术交流的老师平均每年1名。 |
2 |
2.推进协同育人 |
推进校-校、校-所、校-企、校-地等协同育人机制,开展专业共建,资源共享,将社会优质教育资源转化为教育教学内容。 |
2 |
3.扩大校校合作 |
与国内知名高校互派本科生,主办承办全国性教学交流研讨会;组织实施大学生学术冬(夏)令营项目。 |
2 |
7.教育教学研究与改革 |
1.专业认证/评估 |
启动工程认证或者专业三级认证。 |
5 |
2.教育教学研究 |
校级以上教改项目每年1项以上。积极参与学校各类制度的设计与制定,参与国家专业(行业)标准的建设。 |
5 |
3.教学模式改革 |
改革课堂教学方式方法,以学生为中心,深入推进研究性教学、小班化授课、实践学习、项目学习等教学改革,促进学生活动性、合作性、反思性学习。每学年形成总结报告1份。 |
否决性指标 |
4.教学改革成果与推广 |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发表高水平教学研究论文平均每年2篇以上,积极申报校级教学成果奖,并参与到省级项目的培育工作中,充分发挥其引领示范作用。 |
5 |
5.服务地方发展 |
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积极构建技术技能人才成长立交桥。科研成果突出,承担省级以上科研项目年均1项以上,创新能力卓越,申报发明专利5项以上,成果转化1项以上;或积极为地方各级党委政府的全局性、前瞻性和战略性决策提供咨询服务等。 |
5 |
说明:
1.本验收条件以2019年6月颁发的“江苏高校一流本科专业建设任务指南”为主要参照,各专业应有重点地选择若干方面进行建设。
2.校级一流专业验收时,得分应不低于70分,并在建设期内取得不少于2项省级及以上标志性成果。
3.标志性成果分国家级和省级两类。国家级成果包括:国家教学成果奖、教育部一流课程(五类金课)、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四新”实践与改革项目、“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赛奖项、国家级规划教材或奖项等。省级成果包括:省教学成果奖、省一流课程、省级重点产业学院、省重点教材、省教改项目、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教育中心、“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省赛奖项等。